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民营经济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摸清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了解民营经济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丰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其健康协调发展,最近,我们联合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综合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以1979年汉正街在全国率先恢复小商品市场,103名无业人员领到工商执照为重要标志,我市民营个私经济涌入新时期的改革发展大潮。30多年来,这一“新生事物”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蓬勃发展,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作出了独特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武汉地区民营经济各类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与“两型”社会和自主创新建设,在创造社会财富、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就业人口、增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总体规模迅速扩大,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更加明显。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成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推动。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总户数超过14.3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52.43亿元,同比增长13.8%,对GDP贡献达42.1%。民营企业上缴税金达到192.05亿元,全市单年增加122亿元税收收入中,有88.48亿元来自民营企业,税收收入增加贡献率为72.52%,增幅同比提高了44.9个百分点。另外,全市农村经济总产值的2/3,出口总额、工业增加值净增量和城乡居民收入的1/2左右都来自民营经济。2006-2009年武汉民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图内部结构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用逐步显现。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我市产业重化工特征较为明显。而由于资金、技术等要素约束,民营经济大多首先发展并壮大于第三产业和中小型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市目前产业结构的不足,有利于产业结构调“轻”、调“优”。从我市民营企业行业分布来看,2009年分布在农林牧渔、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租赁和商务业的比重分别为1.01%、8.34%、34.36%、16.46%,属于典型的“三二一”类型,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加快调整。2009年我市私营企业行业分布表行业注册户数占%农、林、牧、渔12971.01制造420.03建筑107438.3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34312.6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52374.06批发和零售4427034.36住宿和餐饮20861.62租赁和商务服务2120916.46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42513.30文化、体育和娱乐14831.15其他服务业3479827.01合计128847100吸纳就业持续增加,促进社会和谐。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多数民营企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能够为社会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统计表明,2009年末全市近200万人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就业,占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87.75%,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7.28%,占全市新增就业人数的89.78%,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就业的主渠道,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武汉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员示意图(万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促进民营企业向科技型转变的作用日益突出。以凯迪电力、精伦电子、凡谷电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为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添了力量。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发展民营科技企业6355家,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生物工程制药、电子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从业人员超过15.5万人,科技人员占65%以上。根据对我市民营科技企业主营产品的统计调查,全年开发生产的7096项产品中,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就分别达到了455项、2913项,所占比例达到了6.41%、41.05%。我市民营科技企业高新科技领域分布情况优势领域企业数资产技工贸总收入数量(家)比例%总额(千元)比例%总收入(千元)比例%电子信息77312.28%19953293.719.16%9660891.512.39%光机电一体159925.39%26985599.325.91%21201600.827.18%化生物医药5839.26%15035253.414.44%11213106.214.38%新材料新能源4647.37%11264987.210.82%9988494.612.81%合计341954.30%73239133.670.32%52064093.066.75%二、加快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