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科技综合楼场地岩土勘察报告-1目录一、前言㈠:勘察工作概述㈡:勘察的目的㈢:勘察的任务(四):勘察等级划分(五)完成工作量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二)地层结构及特征(三)地下水特征(四)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五)不良地质现象及影响三、场地岩土工程地质评价(1)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2)粉土及粉砂土液化判定(3)地型土的均匀性评价(4)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五、工程施工和使用地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地质问题六、结论及建议-32、查明地基土的类型,结构、厚度工程地质特征、分布情况及其变化规律。3、查明场地范围内有无影响建筑物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4、查明地下水发育特征和埋藏条件(最深、最浅)水位变化幅度、规律及其对其混凝土基础的腐蚀性。5、提出各种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最大承载力、标贯。6、对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地类型。7、提供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四)勘察等级的划分科技楼、综合楼为教学建筑三层报第1页共7页告厅,四层教学楼,五层图书馆。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条,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Ⅲ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Ⅲ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Ⅲ级,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Ⅲ级。(五)完成工作量依据场地条件,工程特点并结合周围环境条件,确定采用钻孔方法进行勘察,孔位采用全站仪测绘,原位测试方法有取土试料和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均按规范要求采用自动落锤装置,取样器采用薄壁取样器,现场布置,现场采集,现场封装。见表1-1-5为杂填土,含生活垃圾及砖块,分布于地表,分布广泛,层厚0.5——0.9米,平均厚度0.8米。②粉质粘土(q4al+pl)褐黄色,il=0.18塑性,sr=94.3%饱和,该层分布广泛,场地绝大部分均有分布,层厚0.2——4.5m,最大厚度4.5m,最小厚度0.2m,平均厚度为1.98m,顶板埋深0.2——4.9m,顶板标高1907.27——1912.05m,底板埋深0.8——7.6m,底板标高1903.9——1911.1m。②1粉质粘土(q4al+pl)褐黄色i=0.29可塑sr=100%饱和,该层分布于zk3钻孔,其它钻孔没有,在剖面上呈厚度5.5m的透镜状产出,顶板埋深1.9m,顶板柱高1909.41m,底板埋深7.4m,底板标高1903.91m。②a粉土(q4al+pl)灰黄、棕红色、稍密,饱和湿度分布广泛,zk1——zk18号钻孔均有分布,zk6分布有三层,zk11有两层,zk12分布有三层,zk14分布有三层,zk16分布有两层,分布有两层,zk18分布有两层,其余钻孔分布有一层,厚度为0.58m,顶板埋深0.8——4.5m,顶板标高1905.9米——1911.69米,底板埋深1.2——4.9米,底板标高1705.61——1910.99米。③粉质粘土(q4al+pl)灰色、可塑性、湿性的粉质粘土,分布不广,仅在zk7和zk1出露,在刻面上呈厚度为2.4m的透镜状产出,顶板埋深第2页共7页4.0m,顶-7③3b有机质粘土(q4al+pl)灰色、紫灰色,可塑性,湿性的有机质粘土,该层土分布并不广泛,在平面上呈零星分布层厚为0.4——2.7米,平均厚度为1.076米,层底埋深9.5——19.1米,层底标高为1903.19——1891.37米。③4粉质粘土(q4al+pl)兰灰色,可塑至硬性,湿性的粉质粘土18.2——18.5m,为褐红色粘土,含夹较多风化泥岩碎块,层厚0.53——5.3m,平均厚度为2.4米,层底埋深24.9——25.1,层底标高1885.7——1885.57米。三、场地岩土工程地质评价(一)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场地覆盖以素填土、粉土、粉砂、,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场区覆盖层厚度为4.5m,《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50011-2001)和昆明抗震烈度分析,科技综合楼抗震设计为7级。(二)粉土及粉砂土液化判定据勘察资料,场区无可液化土层,无砂土液化现象。(三)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场地主要岩性层有:①素填土(q4ml)、②粉质粘土(q4al+ql)、②1粉质粘土(q4al+pl)、②a粉土(q4al+pl)、③粉质粘土(q4al+pl)、③(q41粘土al+pl)、③2有机质粘土(q4al+pl)、③3粉质粘土(q4al+pl)、③3a粉土(q4al+pl)、③3b有机质粘土(q4al+pl)、③4粉质粘土(q4al+pl)其均匀性评价如下:-9分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