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教学模式课案框架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备课人:陈贤斌课题:11田园诗情课时数:第一课时教材解读: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教学内容A类基标类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读读记记“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骠悍强壮、辽阔无垠、悠然自得、默默无言、舒缓平稳”等词语。2、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B类引导类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2、结合课外资料,了解荷兰。3、组内交流,合作学习,初步理清文章的结构。C类拓展类搜集有关荷兰的资料。1教学目标1、能识会写本课9个生字,只识不写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初步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识会写本课9个生字,只识不写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的结构,初步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体会作者的情感。2教学板块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指导活动设计意图及生成教学调整第一版块:【自主质疑】一、激发兴趣1看画面谈感受。2读课题,理解。3自读课文,质疑。一、情景引入:1、大自然风光无限,跟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我们欣赏了泉城,领略了九寨沟,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奇特风景。今天,我们又要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去国外的荷兰走一趟,去感受那里浓浓的田园通过情景引入给学生已直观感受,机器学生的学校兴趣。为学习课文奠定基调。问题生成单词句收藏夹我会辨析字音要注意字形要注意我会解释我会理解(词句意思)我的收获1、我喜欢的诗句:2、学习这句诗的方式:我会质疑知识链接:记录收集到的知识信息3诗情。2、板书课题:田园诗情3从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这田园诗情的地方是哪儿呢?对,就是把郁金香定为国花的荷兰。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第二版块:【学疑聚焦】小组:1、小组学习(依托问题生成单)2、汇报组员书写情况,领读。3、在白板上罗列组员们认为有难度的词语。4、读读自己认为有深意的句子。个人:1自由读课文,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2默读,质疑。二、自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1、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2、积累好词,在好词下面做记号。3、读课文,圈画好词。4、交流圈画到的好词,多读几遍。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学习,进行个人的体会,,通过练习检验自学成果,同时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4第三版块:【双主探究】1、根据梳理出来的问题,确定学路建议并出示。2、根据血路建议再读课文。3、交流探讨如何读好的方法。4、推选代表读书。巡视指导各小组的合作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为后面的集体汇报做好充足的准备。各小组代表将小组的小白板放置到班级的交流展示区,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全班分享并可提出各自的疑问。教师进行点拨。解疑分享(一)我们该怎样读好课文呢?1、不同的方式展示朗读。2、齐读3、模仿读4、个别读。解疑分享(二)1介绍自己学习生词的方法,并学会了哪些词?2观察课文插图,图方法指导:1、读好句子的节奏和停顿。2、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3、教师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边随机板书:4、概括介绍——总田园诗情具体描写——分总结全文——总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受荷兰的美丽。二、以探究为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