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练实验题第1组教材实验题1.(2019·四川攀枝花二模)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B.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C.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D.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时,进行预实验可减小实验误差答案A解析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因此利用“染色排除法”可以鉴定细胞的死活,A正确;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还没有基因等相关概念,C错误;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时,进行预实验可避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不是减小实验误差,D错误。2.(2019·重庆南开中学高三4月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加入SiO2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B.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和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均用到了模型建构法C.在“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上清液中均含有较强的放射性D.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酒精发挥了两个作用答案A解析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加入SiO2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A错误;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和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均用到了模型建构法,前者建构的是物理模型,后者建构的是数学模型,B正确;在“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无论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上清液中放射性都较强,C正确;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需要用酒精固定和解离细胞,D正确。3.(2019·广西八市4月联合调研)下列探究实验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B.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CO2浓度为实验的自变量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使用了标志重捕法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中使用了样方法答案A解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A正确;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CO2浓度为实验的无关变量,光照强度为实验的自变量,B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使用了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C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中,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调查,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错误。4.(2019·宁德质检)下列关于生物学经典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达尔文以金丝雀草为实验材料,证实了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D.林德曼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答案A解析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证明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并未证明释放的氧气来自水,A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达尔文以金丝雀草为实验材料,证实了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C正确;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D正确。5.洋葱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B.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多数细胞的染色体C.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液的颜色逐渐变浅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后,能观察到细胞中大部分区域呈绿色答案C解析细胞在解离的同时已被杀死,在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A错误;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所以显微镜下绝大多数分生区细胞处于间期,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