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有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了解身份证的有关知识,使一些广泛存在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数字与编码这一看似很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全课采取课外收集调查——课内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拓展思维——实践应用几个环节来展开教学。1、导入情境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王老师设计的导入过程可谓匠心独特,别具一格。如:课前出示信息,让学生猜猜哪个才是我(王老师)?导入环节能够合理利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将其作为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说说你这样猜的理由?通过这一生活化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2、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自主探究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王老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讲授,积极引导学生求知求真,身份身份号码是个人信息,一定要注意妥善保管。但为了教学研究,老师便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号,通过和学生搜集的身份证号码相比较,从而得出身份证号码是有18位数字组成的,其中前6位是地址码,7-14位表示个人出生年月日,15——17位表示顺序码,第18位表示较验码,倒数第2位表示男单女双,王老师讲解的内容,总是认认真真,该让学生探究的放手让他们去讨论,这样使得探究活动扎实、真实。王老师在引导学生再进一步探究时,对于学生不知道的地方,他更是耐心的适时的给予讲解。3、整节课中王老师充分让学生拓展思维。王老师对《数字与编码》中有关身份证未来的发展也很重视,现实身份请战号码是由18该数字组成的。少几个数字在全国范围内表示这样行吗?多几个数字怎样?那么身份证号是不是将来,为了避免重号,身份号码可能会再啬到18位,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等问题。4、知识学会了就要灵活运用,在实践应用中,王老师充分利用案情预警和寻找身份证等都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关。王老师还设计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一个个数字编码的运用,不仅让学生运用到了所有的知识,而且也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更让学生感到无限的乐趣。而且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层层递进,通过设计小明家的家庭人员来巩固通过顺序码来辨别人的性别这一知识点,再通过顺序码来辨别年龄。5、注重实践与应用,体验一种编码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地问学生为什么使用编码,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让学生体会到编码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说说生活中的编码问题,为自己设计一张身份证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并认识到数学的简洁美,将这种编码的意识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中。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然王老师这节课也有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在新授环节学生已会的内容王老师尽量少讲,甚至不讲,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地方,如教师首先让学生说说你对身份证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了解了身份证号码编排的哪些规律,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让学生说说你对身份证号码编排还有哪些疑问,要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