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执教者:简阳市红旗九义校周兰时间:10月10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表演。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教学难点:懂得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蕴含的道理。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故事情境导入2、质疑“狐假虎威”什么意思?3、师相机板书二、精读课文,感悟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你从第一自然段中哪些词体会到的。2、师指导:(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3、读读这个句子:“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二)、学习课文2—5小节1、狐狸被老虎吃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2、默读2—5小节,用笔划出表示狐狸狡猾的词和句子。(学生读书,划词)3、指名说4、出示句子,读句子体会心理活动(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一愣)(1)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是在干什么?(想办法对付老虎)(想鬼主意)表演(2)怎样说才是扯着嗓子说?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为了让老虎害怕)(3)谁来学着狐狸说一说?(指名读,师评价)(4)、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被吓到了吗?老虎的反应是什么?找出文中的词,指导(一愣)(5)指名读狐狸和老虎的第一次对话?(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5、出示句子2体会,狐狸说这些话时语气会怎样,表情又会怎样?(不再紧张,有点得意了……)6、出示句子3.“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这个“蒙”字是什么意思?(骗)这时,老虎心里在想些什么?它相信狐狸的话吗?(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7、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三)、学习课文6—8自然段1、质疑: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了个鬼主意,是什么?2、用不同符号画出描写老虎和狐狸动作的词3、指名做狐狸、老虎动作,并谈体会。4、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都怎样?(感到纳闷)“纳闷”什么意思?为什么感到纳闷?(因为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往常的狐狸是什么样子?(鬼头鬼脑)5、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这句话:睁大眼睛,显出害怕的样子。)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出示插图)6、同学们,森林中的百兽到底是被谁吓跑的呢?百兽们怕的是谁?课文是怎样写的?(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齐读7、这句话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狐假虎威”。8、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三、总结全文1、师小结:这是个寓言故事,用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事情告诉我们:生活中有的人借助别人的力量吓人,其实他自己并没有多大的本事,我们应该认清他的欺人的本领。2、学以致用:从实例中体会寓意3、结合身边实例理解四、拓展延伸:续编《狐假虎威》五、布置作业1、续写2、积累文中的好词板书设计:狐假虎威狐狸借老虎威风3骗半信半疑完全信任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