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名家非名作”押题练[选题说明]高考古诗歌阅读从选材上看,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从考点上看,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形象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基于上述情况,试题的选编以诗人划分题组,突出高频考点(语言、情感、技巧),突出热点体裁(唐宋诗歌)。题组一李白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送别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倾壶醑[注],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注]醑(xǔ):美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照应题目“送”,描写了渭城边纵酒言别的场景,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B.第二联用梨花来比喻雪,诗人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让临别的友人忘却那冬天离别的苦闷冷清的感伤。C.颔联描写了一幅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春景,以自然界的乐景衬托出了朋友之间深切的离别之情。D.颈联中用了“倾壶醑”“赠马鞭”两个动作描写来表现内心,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情感之深厚,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解析:选CA项,“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虽合理但不符合诗人描写这一细节的目的,这里主要是表现诗人的离别之情。B项,“用梨花来比喻雪”分析不当,应是用雪来比喻梨花。D项,“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无中生有。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参考答案:①送朋友到渭城城外,临别与朋友饮酒,表达惜别之情。②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赠马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③诗人想象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江行寄远[注]李白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注]此诗是诗人早年出蜀舟行途中寄给蜀中友人的作品。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紧扣题目中的“江行”,直叙出行的方式,乘坐孤舟,沿江而下。B.二、三联围绕“远”字,写舟行迅疾,与故乡渐行渐远,离愁愈来愈浓。C.“片”字富有表现力,写出了小舟在浩渺的大江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D.诗的末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青碧透寒的江水也有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愁苦之意。解析:选CC项,“写出了小舟在浩渺的大江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说法错误,应为“写出了一叶孤舟在烟波浩渺的大江上的渺小、无依”。4.诗中“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试比较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及情感比较。作答时先分别思考所给诗句的情感,然后再将诗句的情感放一起进行比较。诗中“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意思是说西来的疾风吹动着顺水东去的船帆,一日的航程就有千里之远。这两句诗写了舟行迅疾,与故乡渐行渐远,离愁愈来愈浓。一个“片”字也写出了一叶孤舟在烟波浩渺的大江上的渺小、无依。而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给船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轻舟进入坦途,这是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这一句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兴奋与快意。参考答案:①“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舟行之“轻”之“快”,写诗人内心的兴奋与快意。②“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却相反,行舟愈是“轻快”,内心愈发“沉重”——旦暮之间,故土已远在千里之外,故人已杳无踪影,离愁乡思油然而生。题组二杜甫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