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1号----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试行)(1)|2003-1-20|华安德会计师事务所1.引言1.1(制定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明确执业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等,制定本指南。1.2(性质与约束力)本指南就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审计内容和方法提供具体指导,注册会计师应当参照执行。在遇到本指南未明确涉及的特殊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其专业判断。1.3(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所有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其他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有特别规定者外,可比照本指南办理。1.4(结构)本指南由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完成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四部分组成。1.5(适用对象)本指南以工业企业为对象,对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操作规范。对于非工业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要求,在本指南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操作规范,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得与本指南的要求相违背。1.6(审计工作底稿)本指南对审计工作底稿未作详尽规范,注册会计师应参照《审计工作底稿规范指南》执行。1.7(期初余额、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本指南对期初余额、内部控制制度及审计风险等内容未作详尽规范。1.8(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本指南对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均按抽样审计方法进行描述,未对详细审计方法进行规范。1.9(专业术语)本指南使用的下列术语,除非另有所指,具有以下含义:"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是指负责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并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约。"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和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书面文件。1.10(解释权)本指南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2.审计计划2.1(基本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后,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并编制审计计划。2.2预备调查2.21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委派注册会计师了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初步调查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初步确定审计风险,并与委托人就约定事项进行商议,明确委托目的和审计范围2.22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查阅以前年度审计档案、与被审计单位管当局座谈、实地参观、分析性测试等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这些基情况主要包括:(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与特点及管理组织结构;(2)经营情况及经营风险;(3)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4)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组织;(5)厂房、设备及办公场所;(6)其他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相关的事项。2.23分析性测试包括会计报表的概略性分析和帐项余额或发生额的详细分析两种。在预备调查阶段,重点在于对未审会计报表的总体概略性分析,以初步确定重点审计领域。2.3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2.31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后,如果决定接受委托,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2.32审计业务约定书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签约双方的名称;(2)委托目的;(3)审计范围;(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5)签双方的义务;(6)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7)审计报告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