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评价标准的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一堂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应怎样界定?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努力以新课程新理念为导向,以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评价为实破口,在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评价上进行扎实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作为对一种课堂活动过程的评价,我们认为应该从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氛围、活动的效果、活动的特色等方面来加以评价;应该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引导教师关注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一)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而且切近本班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核心、灵魂和方向,任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必然要围绕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而展开。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评价,应体现以下特征:(1)教学目标设计是否体现科学性。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符合新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要求。在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要注重考虑学生的情意发展,即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绪、感情、态度以及关心、合作、交往等。要重视学生的课堂感受,把它作为和认知同样重要的要素在教学目标中加以确立。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具体的模块内容,尽可能地挖掘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本身所具有的育人价值。(2)教学资源开发是否符合切近性。学生间存在发展的差异、学力的差异和知识技能的差异。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在于使所有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提高。因此,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应该而且必须适应本班学生实际,体现切近性和层次性。在学生发展的“平均水平”区域内兼顾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不能搞“一刀切”。(3)课堂组织是否保持灵活性。在组织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只有灵活设计教学目标,才能给学生主体性发展留有余地,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思想政治课学习目标的科学性与切近性是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任务目标和教学资源开发不合理、无价值,不会引发学生的兴趣,也不可能实现成功的有效教学。(二)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是否恰当且生活化、问题化、结构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因此,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必须观察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是否下功夫。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教学内容要避免“繁、难、偏、旧”,突出基础性;还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当前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内容只有尽量与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才有可能保持和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载体的主导功能只有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才能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积极思维,使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可能。其次,是否合理安排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要作适度的区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务必转变教材观,要认识到教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是学生学的媒介。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教师甚至可以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使之成为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学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处理重点内容、突破难点时,要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时间结构,既保证解决重点内容的时间,又保证学生思考和讨论重点内容的时间,保证学法指导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再次,是否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和习题教学内容的呈现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和形象,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多媒体是一种必要的手段。除多媒体外,教师也应考虑其他手段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综合运用。(三)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否动态化,教师导控佳,学生状态好观察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主要是关注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