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洪塘小学干伟萍一、教学目标及重点:1、感受富有东方情调的自然小调式音乐。让学生在学唱旋律、感受音乐音色变化的基础掌握音乐的结构,融知识技能与学习过程与方法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2、通过聆听《森林的歌声》,使学生能从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声等体验乐曲中各种声响,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3、了解笛子、小提琴、吉它等乐器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二、教学重点: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体验乐曲中各种声响,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自然音响(听辨各种小动物、鸟鸣声),器乐与动物的音乐交相辉映、株连壁合,相得益彰,真正品味到大自然与森林里的各种动物们和谐共处的情景。四、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初听全曲,引入情境。1、引入:“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将一起走进一个美妙的地方。请大家闭上眼睛,用耳朵仔细聆听,用心灵去感觉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那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2、学生讲解自己的感受。与教师同学交流。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森林的夜晚,不知名的昆虫与青蛙扯大了嗓门,疯狂的各唱各的歌。瞬间,所有属于夜的声音都来站台了......于是,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这些原本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时空中的大小生命,却一起现身于大自然舞台中,各自组队,进行一场音乐盛会。在月色的柔光下,犹如跃动的精灵,在大自然的舞台里载歌载舞、歌舞狂欢。4、聆听自然界中的音响:师:“你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试着能模仿一下他们的声音(或者是叫的样子)吗?”二、节奏练习要想聆听到这美妙的自然歌声,我们先要过三关,◆才能找到进入森林的路。三、聆听第一主题导入:让我们向大森林出发!听!我们远远地听到了她们演奏的乐段。1.听完,你觉得她们心情如何?(听完三段)2.这三段旋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看旋律线听音高变化、节奏变化、速度变化;(发现了吗?演奏的是同一旋律。)3.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听完三段)分析音乐要素四、聆听第二主题。1.导入:旋律起了什么变化?仿佛在是我们在翻山越岭。2.当我们的声音不能更多地表达我们的情感时,我们常常会加上动作,手舞足蹈。加上手势来唱一唱。3.考一考你,听听,各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五、聆听第三主题1.导入:爬过一道道山坡,山谷豁然开朗!我们远远能隐约看到仙子们的身影了!你能1感觉音乐的情绪有了什么变化?乐队演奏,音色更丰富,更热闹了。2.让我们一起把心中对对大自然的赞美唱出来吧!六、聆听三个主题1.导入:在我们进入森林的路上,断断续续地听到仙子们演奏的乐段,她们用了三种不同的乐器音色和乐队来演奏和表现,将三个主题打乱顺序,重复出现。2.按顺序聆听3.打乱顺序听辩。七、完整聆听全曲1.导入:不同的音色重复演奏一个主题以一次来计。2.聆听全曲,找出三个主题出现的次序。用手指表示。3.引子,间奏,尾声八、乐曲背景介绍1.导入聆听完了这么精彩的乐曲演奏表演,你想对仙子说什么?用音乐记下森林的美,让更多人聆听和享受到这样的美,不用置身于大森林中,脑中联想到美景,仿佛徜徉在美好的大自然中。2.介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现实中为我们带来这首美妙作品的音乐家们吧!选自《森林狂想曲》。这是全世界第一张,由台湾大自然音乐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森林的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感受到中国的传统乐器和自然糅合后带给我们一种清凉而又纯净的空间,不带一点修饰,不带一点剪辑的纯自然声息。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枭、山羌、飞鼠等与三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