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哲学蒙台梭利哲学一、教育目标与原理(一)、目的:1、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喜爱安静、喜爱秩序、喜爱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持续力、学习的专注力、独立性、喜欢探索新事物(有探究精神)、自信心、自律性、创造力、轮流与等待。2、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理解、交流、创造、互动)(二)教育原理:1、专业知识(理论思想)丰厚。2、心得体会、观察记录,第一手材料。3、受学者思想的影响。伊塔:(1755-1838)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通过观察去了解、发现孩子心智的成长。影响:a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适应学生。b强调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塞根:(1812-1880)伊塔的学生,一生对智障儿童进行研究。影响:井然有序、由具体到抽象、由感觉到知觉、由注意到模仿、从观察到比较、从被动到主动。启示:教师要作好精神预备、感官教育是智能发展的基础、三阶段教学法。法布尔:(1812-1880)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影响:a从自由环境中观察对象的行为。b用心地记录观察对象的活动,要观察到孩子的内心深处。德费里:荷兰人,学者,突变性的理论、遗传学的基础。影响:a发现儿童的敏感期b突发性写字和阅读的能力c自发性的工作能力客雷尔:外科医生,生物学家。代表作:《人类不为人所知者》“幼儿阶段不容至移的一个丰富的阶段,它应该为一切可能与可信的教育方式可利用,如果浪费了此阶段的生命,将来永远无法弥补。”影响:幼儿期的学习天赋是别的时期所没有的,成人应以最大的智慧与爱心培育儿童,以自然的态度关怀儿童,使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二、六大基础理论(一)环境适应论:不仅包括学校,还有自然、社会、人际环境,智能成长除先天因素外,环境对其起重要作用。1、预备环境的意义:*儿童是精神胚体,有赖环境的保护、滋润。*儿童是个探索者,需赖以吸收环境中的各种印象来建构其心智。*童年之秘隐藏在儿童的环境中,唯有透过开放的环境才能将真正内在的潜能发展出来。*环境是教育的工具,所以预备一个适合儿童开展其禀赋的环境,成为其新教育的目的。2、什么是有预备的环境?*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是一个充满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儿童唯有通过如此环境才能达成工作的能力,形成真正自己、建构自己、成为人。3、预备环境的观念(1)真实的观念(2)自由的观念(3)社会化的观念4、预备环境的原则:(1)尊重、互动的交往原则(2)独立操作的无竞争原则:“竞争”: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3)轻松、愉快的学习原则(4)自然、有序的开放性原则(5)挑战自我的探索性原则5、教室环境的六大要素:(1)自由与纪律*”唯有孩子在自由的气氛中才会显露其本质。”*”自由的环境让孩子成长发展的内在本能有个自由发挥的条件和机会。*”教室中的自由包括:自由选择教具、自由选择活动、人际交往的自由、没有人为的比赛和奖惩。”*”在自由中建立常规纪律,独立性的养成、抑制力的培养、自制力的控制、分辨善恶、团体活动的规则、破坏性行为的限制。”(2)结构与秩序(3)真实与自然(4)美感与气氛(5)教材与教具(6)社会性生活的发展:维护环境、混龄生活、合作性工作的开放、对教室环境的拥有感与责任感、分享快乐与成功。(二)独立成长理论:*独立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目标。*独立是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帮助孩子独立的方法:放手让孩子去做、尊重的态度、适时的指导、最大的耐性、最多的鼓励。*孩子的成长象一盆植物一样,我们要了解它的性能,给它营养,适当照顾。(三)生命自然发展理论(四)吸收性心智理论*每个幼儿都有极大的潜在能力,孩子出生后没有经验,他是通过内在特殊力量从环境中获得所需信息。*0-3岁潜意识吸收性心智“象照相机拍照。”(无意识、无选择的吸收)“象计算机录入”(由内心编辑--输出)*3-6岁有意识吸收性心智*在快速的吸收时,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兴趣,也就是敏感期的出现。教师要学会观察、审判、治疗(帮助)。五)工作人性论*幼儿阶段是一个形成、创造与建构的时期,为有通过工作才能逐渐形成各种运作的能力而成为”人”。*以工作为核心形成的教育体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