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微专题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_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固体物质溶解度(饱和溶液)S=m溶质m溶剂×100g。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由结构决定)。(2)外因:①溶剂的影响(如NaCl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②温度的影响:升温,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少数物质却相反,如Ca(OH)2;温度对NaCl的溶解度影响不大。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该气体(其压强为101kPa)在一定温度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1∶x。如NH3、HCl、SO2、CO2等气体常温时的溶解度分别为1∶700、1∶500、1∶40、1∶1。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g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8202246(2)曲线法4.利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选择不同的物质分离方法(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若NaCl溶液中含有KNO3,应采取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或带有结晶水)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若KNO3溶液中含有NaCl,应采取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专题训练题组一对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理解第2页1.将80℃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10℃,有KNO3固体析出。该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分数C.KNO3的溶解度D.溶液中K+的数目答案A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KNO3晶体不带结晶水,当降低温度晶体析出时,溶液只会减少溶质的质量而溶剂的质量不会改变。2.(2019·本溪市高级中学高三检测)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将氨和二氧化碳分别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滤、焙烧,得纯碱),却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A.KHCO3溶解度较大B.KHCO3溶解度较小C.K2CO3溶解度较大D.K2CO3溶解度较小答案A解析氨碱法: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先使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KHCO3溶解度较大无法形成沉淀。3.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t1℃和t2℃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答案B解析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给蔗糖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原来溶解在这部分溶剂中的溶质就会结晶析出,故B正确;如果只是单纯的温度升高,在不考虑溶剂蒸发的情况下,溶液中若没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由于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只能说这两个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但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故D错误。题组二根据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特点选择结晶方法4.(2019·樟树市三模)已知四种盐的溶解度(S)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NaCl溶液蒸干可得NaCl固体第3页B.将MgCl2溶液蒸干可得MgCl2固体C.Mg(ClO3)2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重结晶法提纯D.可用MgCl2和NaClO3制备Mg(ClO3)2答案B解析因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所以将NaCl溶液蒸干可得NaCl固体,故A正确;因MgCl2能够水解,水解产生了氢氧化镁和氯化氢,加热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氯化氢易挥发,所以将MgCl2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为氢氧化镁,故B错误;因Mg(ClO3)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Mg(ClO3)2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重结晶法提纯,故C正确;反应MgCl2+2NaClO3===Mg(ClO3)2+2NaCl类似于侯德榜制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