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环境创设的研究内容提要: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的一项基本工作,但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却赋予了环境创设以新的意义。本文根据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过程,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环境的创设展开研究,认为主题探究活动环境的创设应遵循以下几点:变“死环境”为“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向幼儿抛出不同的球,创设满足不同层次幼儿需要的环境;创设“会说话”的开放式的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重视环境装饰中的师生互动,变环境为“第三位教师”;创设与家长双向的、互动的开放式环境,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主题探究2001年7月2日,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新《纲要》鲜明地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一再地强调“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鼓励幼儿走入生活,亲自操作、自主选择、主动探索,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而以某个主题为核心的幼儿主题探究活动则充分地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所谓幼儿主题探究活动,是指一个或一群孩子针对某个主题所做的探索活动,它基于幼儿的兴趣,通过师幼共同设定问题情境,提出一个活动任务,让幼儿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地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主要依靠直接经验进行探索、得出结论,并以多种方式表达结论,从而获得有关周围世界的经验,提高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众多的主题探究活动把幼儿带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天空。众所周知,幼儿天性好奇、好动、好探索,心理发展依赖与外界环境,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心理发展的源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掌握知识、形成表象与概念、养成品德习惯等,都是大脑在外界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暂时的神经联系,没有来自环境的条件刺激物,就不可能有幼儿心理的发展。因此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去主动探索。一、变“死环境”为“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与幼儿的互动说到环境,我们很自然地想到物质环境的创设:墙面布置、材料投放等等。物质环境的设计布置是主题探究活动的中心环节之一,幼儿可以通过环境中的活动来学习,而环境的创设也能激发幼儿不断发现和学习的欲望。也只有在环境与幼儿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真正体验到交往和探索的乐趣。而物质环境设计布置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增进环境的开放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教师竭力创造机会,要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索机会,便利幼儿的观察、交流及沟通。在开展主题活动时,环境的作用更为重要。我们觉得,环境应该更多地体现互动性,让幼儿与材料互动、与老师互动、与同伴互动,这样的环境才是“活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③如在开展“动物”主题时,幼儿对动物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获得的知识,把动物分成: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动物;两条腿和四条腿的动物等等。而我也按照习惯做法,把相关的幼儿的作品张贴上墙,完成了环境的布置。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幼儿不再关注这些环境,也无法与之产生进一步的互动,这是一个“死环境”,仅仅停留在观赏的阶段而已,没有更大的价值。那么,怎样才能让环境“活”起来呢?如何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呢?我们又进行了新的尝试。我们在区角中投放了许多手工制作的材料,幼儿很感兴趣,陆续做了许多小动物,但是,放在哪里好呢?如果堆在桌子上,会影响幼儿的活动,而且,幼儿提出各种动物放在一起也不合适。于是,搭建一个动物园的设想提出来了。我们和幼儿一起把各种废旧的包装盒连在一起作围墙和大门,在教室门口搭建了一个“动物乐园”,幼儿可以随时将自己制作的美工作品和家里带来的长毛绒玩具摆放到“动物乐园”里面去,同时,要考虑怎么放、放在哪里更合适?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