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浅谈幼儿语言教学中提问的艺术冯欢塘沽第一幼儿园浅谈幼儿语言教学中提问的艺术语言教学是幼儿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在语言教学中,善于运用提问的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幼儿交流和运用的能力,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我们有时候不注意或者不善于运用提问的艺术,使得提问的效果并没有体现出来。我认为,善用提问,应该注意“前中后”三个方面。“前”就是要对提问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课前设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候提问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想到什么问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完全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学目标。举个例子,我们有时候在讲完故事后,直接问幼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者是“这个故事美吗?”这样的问题让幼儿很难回答,还容易挫伤积极性。课前设计就是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发问时机、发问方式、发问内容甚至是发问风格进行设计,确保有备而来,有的放矢。从发问时机上,要注重结合语境,要把问题和故事情节发展自然融为一体,故事中的发问要紧扣情节,尽量不要联想得太宽。而故事后的提问,则可以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使他们想说话,有话说。反之,如果时机不当有时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偏偏不让他说。或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这些都很容易打断故事情节,削弱幼儿的兴趣。从发问方式上,要注意语气、语调,与所讲述的故事语境相符。要注意使用幼儿能够听得懂的口语进行提问。从发问内容上,要切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学目标,问题难易设计合理,做到循序渐进。要能够通过问题,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观察和引导幼儿在社会、科学、艺术等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发问风格上,应该设计富于想象力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满足幼儿的表达欲望,使他们想说话,敢说话。《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要能够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幼儿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体。“中”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要紧扣课堂教学中心。有了前面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遵循教学设计,紧扣教学中心进行提问,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根据提问重点突出的原则,提问应围绕教学的目有和重点来设计,要有针对性。如故事、诗歌等教学,首先要认真进行分析,找出所表达的中心内容,然后针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提问。就以绘本《其实我不笨》为例,故事主要对幼儿进行自尊自信,团结友爱的教育。所以重点提问有:“我们有没有皮埃尔身上的这些毛病呀?”“如果小皮埃尔就是我们的同学,我们大家会怎么做呀?”“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小皮埃尔那样的发现呢,如果有的话,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下吧。”这样的提问能围绕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重点,紧扣中心,能启迪思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远远偏离教学的目标重点不突出的提问,不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更会影响幼儿思维的发展。“后”就是要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评。一个好的提问,绝不是“一问一答”就结束了。这样提问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提问过程中,要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及时和积极的反馈。一方面,要注意倾听幼儿的表达,关注幼儿的神情语态,使幼儿获得被倾听的满足感。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倾听。无论幼儿说的好不好,都要对他们敢于回答做出积极的肯定。保护幼儿表达的信心,鼓励幼儿表达的欲望,创设出自由宽松的交流环境。在教学实践中,要杜绝使用“先坐下,一会儿再说”、“说的还不太对,再找个小朋友问问”、“你回答的我听不懂呢”之类的消极反馈。另一方面,要及时给予点评,对于幼儿在回答问题中表现出的积极健康的因素要及时肯定。对于幼儿回答中的消极、不合理的部分,要耐心进行解释,必要时可以进一步追问,或者是采用“幼儿问——幼儿答”的方式,启发幼儿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前要有“应急预案”,对于幼儿可能出现的回答,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