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2.建立数的概念,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3.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获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第61页例1情景图、小棒若干。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发新书的情景你们还记得吗?心情怎么样?老师说:今天只发语文和数学,每人一套谁能去帮老师到办公室把咱班的书抱来,小马虎飞快的跑到办公室帮老师抱书了,可是他抱的书不是老师要求数,到底抱了多少呢?你们帮他算一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第61页例1情景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a.数学书有多少本?b.语文书有多少本?c.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d.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a.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每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1)35+3(2)30+8(3)35+30(4)8+3b.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了节省时间,让每组各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然后集体识别其中已学过的计算,口算出得数。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探究的两道式题上来。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35+3、35+30这两道跟我们以前学过的不一样,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1.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计算方法。请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上出现各种计算方法。计算35+3学生动手摆小棒,师巡视并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1)先摆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3、先算5+3=8,再算30+8=38。4、用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计算35+30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算法有较充分的估计。利用小棒帮助解答。(1)先摆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0:35、45、55、65。(3)先计算个位上30+30=60,再计算60+5=65。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把你学到的新内容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教学反思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时,教师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相关的计算问题,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筋、讨论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从而体现了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整个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