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表意不明一、例题引路【2008年高考重庆卷】D.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解析】D项“首次抵达”语序不当造成歧义:首次限制对象不明,“首次考察队”或“首次抵达”【2008年高考安徽卷】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解析】C项是歧义,“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1、词的多义导致歧义(1)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2)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2、修饰不明(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4)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5)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6)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7)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8)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真正译出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9)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70大寿刚过不久,在一个阳光照耀的正午失足跌人6米深的井里。方法总结(1)望见“数量词+名词”检查是否患句意歧义症。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起色。(2)望见有“和(或)”连接的成分,检查是否患歧义症。他背着经理和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到了两家银行。(3)望见多定、多状、多补,检查是否患歧义症3、指代不明:(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4)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①朝而往,暮而归。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④吾尝终日而思矣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③子产而死,谁其嗣之?④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勾践灭吴》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秦师轻而无礼。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蟹六跪而二鳌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余闻而愈悲。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④灭滑而还。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①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7、表目的,相当于“以便”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8、通“如”:好像,如同。例:军惊而坏都舍。9、通“尔”,你,你的。例:①而翁归,自与汝算耳!②若欲死而父。③而母立于兹。④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促织》10、这样例: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而已]罢了。例: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②如是而已。[而后]才,方才。例:①三月而后成。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