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文化2第一讲印度佛教及其传入一、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Sakyamuni)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今尼泊尔国南部的提罗拉科特附近)的释迦族。“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姓乔达摩(Gautama,也译瞿昙),名悉达多(Siddhattha)。佛教称为之为“佛”或“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达到觉悟的人。3传说释迦牟尼成佛后的45年中他周游各地宣传自己的学说,宣传自己所证悟的体验。据说他的弟子有千人,他们的日常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有共同遵守的戒律,其中最重要是必须遵守的“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饮酒、戒妄语,这五戒奠定了佛教的基本教义。4佛教在宇宙观上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人生哲学上认为生命的真相是缘起性空、自性清净,而我们所认定的现实世界,在佛教看来只是生命的幻想,所以佛教又主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此称之为“三法印”。而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目的,就在于体证生命的实相,摆脱生死轮回之苦,觉悟有情众生。51释迦牟尼的生卒年我国:生于公元前565年,圆寂于公元前485年。62释迦牟尼的生平四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四门尼连禅河,毕钵罗树(菩提树)78(2)佛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佛教的产生与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的文化状况是分不开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婆罗门婆罗门刹帝利刹帝利吠舍吠舍首陀罗首陀罗9乘象入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浮雕北魏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夫人,梦见了一位菩萨骑着白象,在光明的照耀下,在鼓乐与鲜花的的簇拥下,从空中降下,进入了她的寝宫。她因此而怀孕了。10树下诞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浮雕北魏四月初八日,摩耶夫人在尼泊尔的蓝毗尼园从右胁生下了释迦太子。令人惊奇的是,太子刚落地,就向四方各走了七步,还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11九龙灌顶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浮雕北魏太子降生后,天降九条龙为其沐浴。12阿私陀占相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浮雕北魏净饭王请阿私陀仙人为太子占相,仙人预言道:“这位太子如果在家,将来可以做威震四方的转轮圣王。如果出家了,可以成为引导众生觉悟的佛陀。”13出游四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浮雕北魏)太子出游四城门,分别见到了痛苦的病人、孤独的老人、死者的尸体和自由自在的出家修行人,深深地感到人生充满着苦难,引发了他出家寻求真理的念头。14夜半逾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浮雕北魏在天神的帮助下,释迦太子离开了王宫,从此踏上了出家修行的历程。15降魔成道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浮雕北魏释迦太子舍弃了折磨肉体的苦修,选择了中道。于是,他来到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树下,经过了七天七夜的入定,战胜了内心群魔的诱惑与扰乱,悟出了宇宙人生的本质,获得了解脱。他成了现代的佛祖。16印度佛陀伽耶的菩提树与大塔17初转法轮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浮雕北魏释迦牟尼成道以后,首先来到波罗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憍陈如等五位以前的随从第一次宣讲了佛法,使五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皈依佛教。他们是佛最初的五位弟子。18印度鹿野园遗址19涅槃巴基斯坦白沙瓦博物馆藏品释迦在八十五岁高龄时,游化到了拘尸那迦城外,在两棵娑罗树中间头朝北方、右胁而卧,进入了涅槃境界。佛陀达到了彻底的解脱,他的大法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传遍了世界各地。20印度拘尸那竭的涅槃堂与娑罗双树21二、原始佛教及其基本教义原始佛教四谛:苦、集、灭、道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五阴炽盛集谛:爱,三毒(贪、嗔、痴)灭谛:涅槃22二、原始佛教及其基本教义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23十二因缘之三世两重因果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过去世之二因现在世之五果现在世之三因未来世之二果集谛苦谛24五蕴论:五蕴也译作五阴:色、受、想、行、识三法印: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25三昄依一归依佛佛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