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乐音的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教学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问题2、学习从屋里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一直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2、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3、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教学重点:1、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教学过程:引入:回顾声音的产生条件,以及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提出“不同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可能不同”的观点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乐音的三要素?2、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3、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4、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教师精讲1、什么是音调播放两段音乐(刘德华的《来生缘》、韩红的《天路》),请学生回答两段音乐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刘德华的歌声粗厚深沉,韩红的歌声高亢嘹亮教师指出“音调就是指声音的高低”2、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①、学生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或从生活中举例,证明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教师做点评与总结②、展示视频:让纸片接触发音齿轮的边缘③、引导学生得到结论: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音调就低3、什么是响度教师举例说明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强弱(老师说话声音大,学生说话声音小)展示两幅图片,学生感受什么是振幅(两个相同音叉振动的图片)4、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①、学生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或从生活中举例证明响度的大小与振动的幅度有关。②、教师做演示实验:音叉两次使乒乓小球弹起③、引导学生得到结论: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④、思考“为什么不能直接观察音叉的振动?”引出转化发的概念5、响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①、学生总结,响度还与距离有关,教师举例辅佐论证②、展示图片(听诊器),教师指出响度大小与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6、什么是音色①、小游戏:听声辨人②、教师指出音色的概念③、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声音的音色会不相同?④、教师例举生活中的应用:有经验的老师傅通过听机器的音色判断机器的好坏7、小结与当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