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荷池中心小学魏莉萍教学目标:情感:通过了解我国近代不同时期人们服饰的变化,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体验国家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和提高,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知识:1、培养学生了解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服饰特点及一家三代不同的服饰,体验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和提高。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服饰在不断变化。2、培养学生知道什么是不文明的生活陋习,勇于向陋习宣战。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人们服饰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难点:掌握服饰的不同变化及勇于向不文明的生活陋习宣战。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观赏视频,导入揭题1、复习衣裳的传说2、(多媒体出示一段儿童服装表演)同学们,看完表演后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可以看到,模特们的服饰不但色彩鲜艳,而且款式也多种多样。你们想对服饰有更多的了解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一:服饰的变化1、阅读31页的内容,说一说你获取了什么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反馈,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分析、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培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并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教师出示课件“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的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服装的颜色由黯淡、单一变得越来越亮丽、五颜六色,款式由单一、古板变得越来越新颖、宽松合体,面料由粗糙变得越来越舒服。服装的变化告诉我们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那么是谁带领我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呢?(中国共产党)(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我国近现代不同时期人们服饰的变化,体验国家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和提高,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活动二:我家的“服装展示会”1、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的服装的特点想一想:家庭里服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穿着也都是不同的,你能说出他们都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吗?(医生、警察、清洁工、空姐)那么你们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他们的服装)也就是说职业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穿着。活动三:向陋习宣战1、请同学们看教材33页图片,小组交流讨论:你认为他们的行为对吗?为什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陋习?他们的危害是什么?2、小组代表发言3、教师出示着装对比课件虽然现在是一个追求着装时尚与个性化的时代,但是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在穿衣服的时候没有必要讲究高档、名牌,只要合体、整洁、舒适就是最好的。(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建立在儿童的生活基础之上的课程。通过对儿童生活的再现,使学生更容易联系自己的生活,对问题进行思考,真正达到导行的目的,引导文明着装)三、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中华服饰不仅面料好,设计也非常多样化。我们对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真是无比赞叹。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服饰文化,我们为之感到自豪。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他们的服装都是一样的吗?请同学们欣赏56个民族服饰。四、课后实践活动1、班级服装设计大赛2、细心观察我们身边不文明的着装现象,并尽自己的能力进行劝导,并对我们身边还有哪些陋习写一份倡议书与同学们交流。(注: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一起去完成)板书设计: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衣裳的传说服装的变化我家的“服装展示会”向陋习宣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