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调研工作汇报01专题调研工作汇报区农委2015年10月(供领导参考)这次农口系统机构改革,是有史以来最全面、最彻底、力度最大的一次。新的班子成立以来,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在摸清底数、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强化组织领导加快推进改革步伐,在厘清职能、掌握重点的基础上调整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工作进展,实现了改革与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现根据要求,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一、全区三农工作现状全区涉农现有268个村委会,农户9.5万户,农业人口37万人,其中农业劳力17.75万人;全区耕地面积52万亩,其中水田33.4万亩,旱地18.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52万亩;林业面积63万亩。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三农工作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与城镇化同步推进现代农业,景观化打造美丽乡村拓展农业功能,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功能品味逐步提升;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逐步增强;精准农业不断深入,生态环境日益美化。先后获批国家绿色粮食生产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全国绿色小XX县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全省粮食大县(区)、水产大1县(区)、畜牧大县(区),今年还启动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和全市互联网+农业综合示范区创建。(一)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14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8.68亿元,农业增加值87.5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1元,较上年增12.25%。在农业产能上,粮食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总产30万吨;蔬菜面积58万亩,总产150万吨;生猪年出栏105万头,家禽出栏2000万只;水产品养殖投放面积52.7万亩,年产量9.5万吨;林业63万亩,产业基地面积30万亩;各类休闲农庄逾300家,产值逾5亿元。第1页共7页(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突出推进了省“四化同步”示范镇、怡山湾市级重点中心村、五里界美丽乡村示范村三个层面示范点的试点建设工作。五里界街相关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省级评审,引进湖北大都公司建成农民还建房35万平方,新建一批便民项目,投资近亿元的依托邦生态景观大道已建成。法泗怡山湾社区600套农民新居陆续交付使用,中心大街全线贯通。五里界小朱湾、田子海湾、舒谢湾等九个村湾被纳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村,已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完成了四个村湾的公共基础设施、35户农家乐样板户的改造,建成七彩花海、梁湖八景、梁湖绿道等休闲游景点。(三)农业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全区基本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规模相对集中、体系比较完善的八大产业板块:蔬菜板块沿107国道、马法线、武嘉线形成3万亩设施、5万亩水生菜、10万亩标准化三大基地;优质稻板块以法泗为核心建成国家级52万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两瓜(南瓜、西瓜)板块以乌龙泉、安山为中心形成12万亩生产基地;四是籽莲板块,以法泗沿湖地区为核心,全区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农业休闲板块以梁子湖大道和天子山大道为双轴,辐射面积5万亩;畜牧板块形成108个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其中万头猪场55个,国家生猪核心养殖场2个;渔业板块形成45万名优水产养殖基地;林业板块形成11万亩花卉苗木和14万亩杉木基地。(四)农业经营方式加快转变。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单一种植向全产业链转变。截止去年底,全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093个,是2011年10倍以上。经营主体涵盖种植、畜牧、水产、林果、农机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共计流转面积41万亩。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6家,市级37家。2014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96亿元,比2011年的42亿元增长一倍多。(五)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到去年底全区有效灌溉面积3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25万亩。二是设施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区设施农业基地达到第2页共7页5万亩;三是农业减量化技术广泛应用。农业三新实用技术年应用面积近百万亩次,农作物病虫害年实现统防统治150万亩次以上;四是良种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年推广蔬菜、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50余个,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