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救助第1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材分析重点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难点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教学步骤、内容方法修改意见一、解课题,学习新课1.导语: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齐读题目,思考问题:(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课文大意。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5.理解词语意思6.小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1.指名读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四、布置作业:1板书设计7蚂蚁的救助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课时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教材分析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难点能够体验作者的情感,认识到做人的道理。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教学步骤、内容方法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1.出示自学提示: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交流过程: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学习第二部分:(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我想,我准备。(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