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三袋麦子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从长远考虑,要有远见。3.提高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能力。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学会讲故事。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懂得做事要从长远考虑,要有远见。2.第二年,土地爷爷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发现他们处理麦子的方法不同,土地爷爷的态度也不同。想一想:为什么?教学课时两课时。1三袋麦子2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①从这句话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lào)饼了!”[句导读:这句话通过小猪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小猪见到麦子时的反应:先是“开心地喊道”,说明他特别喜欢这份礼物;然后用“太棒啦”“我最爱吃……”与下文他早早儿地吃完麦子形成照应。朗读时,语调应高昂振奋,突出小猪满心的喜悦。]3[②小猪看到麦子后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❶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③“迫不及待”这个词表明了什么?]4段导读: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5[④小牛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他这样做的目1知识点详解☜2①送麦子的时间:快要过年了;送礼的人:土地爷爷,土地爷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管理土地的神,这里的土地神是一个慈祥而又关心别人的老爷爷;收礼者:小猪、小牛和小猴。在人们的印象中,小猪比较憨厚,小牛比较诚实,小猴比较聪明,这就为下文写他们的不同行为埋下了伏笔。3②高兴。“开心”一词体现出了小猪贪吃的性格。❶磨,这里读mò。4③“迫不及待”这个词表明小猪非常想吃白面馒头和烙饼,根本没有考虑以后的事情——这袋麦子吃完后怎么办呢?5④小牛对麦子比较珍惜,把麦子保存起来。小牛这样做的目的是“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所以他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这袋麦子吃完后怎么办呢?的是什么?]6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zhù),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⑤小牛和小猪的做法谁的好些?为什么?]段导读: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了。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❷,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❸下了地。7[⑥小猴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段导读:小猴把麦子全都种下了地。8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故事的发展,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句导读:这次回访土地爷爷没带任何礼物。由此看出,一年前他送三个小动物各一袋麦子是有用意的。]段导读:以土地爷爷的回访引出故事的结局。他先到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说着,9不由得舔(tiǎn)了舔嘴唇。[句导读:小猪“不由得舔了舔嘴唇”,再现了小猪憨厚可爱、嘴馋的特点。]看着小猪憨(hān)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10[⑦土地爷爷为什么会笑呢?]段导读:土地爷爷对小猪的回访。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句导读:小牛告诉土地爷爷,他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小牛说这句话时,既心存感激,又不乏一丝自豪。朗读时应读出小牛那种自豪的情绪。]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老人点点头。11[⑧土地爷爷为什么对小牛点点头呢?]6⑤小牛的做法好些。因为小牛比小猪有计划,知道把麦子保存起来,经常通风、晒太阳。7❷种,这里读zhǒng。❸种,这里读zhòng。8⑥重点句解析:小猴比小猪、小牛有远见,他不满足于现状,将一口袋麦子种了下去,一年之后就会有满满的一囤粮食。910⑦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不仅因为小猪“憨厚可爱”,其中也含有土地爷爷对小猪的一点儿善意的嘲笑。11⑧因为土地爷爷看到小牛还保存着“半袋麦子”,“点了点头”其实是对小牛的认可,但这种认可中还带点儿遗憾。段导读:土地爷爷对小牛的回访。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