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13年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15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师版)【真题体验】一.(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二、(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考点解读】1、考点要求鉴赏诗歌的形象。2、考点剖析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自然形象(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涵的社会意义。【知识整合】一、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塑造的人物形象:一个是身世凄凉、色衰沦落的艺妓,一个是谪居卧病、心境悲凉的“我”。作者将琵琶女的自叙和“我”的内心倾诉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鲜明的表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1、人物形象类型:(1)豪放洒脱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4)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2、鉴赏方法(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二、自然形象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具体单个的景物,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歌中“意”和“情”的和谐统一。1、传统的审美意象:(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如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