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中语文《漫话清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2、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二、教学重、难点:1、弄清“清高”一词的内涵及评价标准的发展与变化。2、讨论:新时代是否需要“清高”这种风范。把握作者列举的历史人物与阐述的观点。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工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时代变迁,有些词汇的涵义不断改变。例如:在有些人眼里,“老实””成了“无能”的代名词;“单纯”成了“无知”的别名;我们今天来说说“清高”二字,不知你们如何解释它。(生议)下面,我们来看学者金开诚是如何解说这个词的历史源流与文化底蕴的。二)作者介绍:金开诚,男,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大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华文化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部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三)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浏览课文.概括段意:第1节:释清高。第2节:传说中第一个清高的人的事迹。第3节:清高与富贵无缘。第4节:纯正的清高者陶渊明.第5节:要享有清高之名,必须有才。第6节:评定清高是相当严格的。第7节;评定清高的标准是模糊的。缩8节。当代应如何扬弃“清高”这一概念。2)由以上概括可把文章分成哪两部分?【明确】(一)(1——7)清高在古代(二)(第8节)清高在当代.四)研读探究1)读第一段,了解在古代清高的内涵。明确:清高是个褒义词,“清”是指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高”总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2)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哪些清高人物的身影?学生会想到:朱自清、陶渊明、孟浩然、海子等。3)在作者看来,清高的名声首先总是落到遗世寂居的隐士身上,那些官场得志,商场得利,情场得意之辈一概被拒之于清高门外,那么,历史上还有没有清高之人呢?4)请同学们读第2段—第7段。(1)许由、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明确】许由的例子说明“清高”与显贵无缘,陶渊明的例子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2)李白、孟浩然的例子又分别说明了什么?【明确】李白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孟浩然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3)要成为清高的样板,需要什么资本呢?A、有才艺可以做官,却没有做官。B、清高与富贵、显贵无缘。不过,古人评定清高的样板是既严格又模糊的。作者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清高的样板,我们知道了:清高是一种不同于世俗、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范。5)历史车轮滚滚前进,我们已步入市场经济时代,清高的命运如何呢?读第8段,了解清高在当代的地位及价值体现。①地位:清高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实际上并没有降低,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②价值体现:不能发财致富者:精神安慰既富且贵者:没有坏处小结: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有点清高可使人失意时获得心理平衡;成功人士有一点清高可以使人清白正直,不利令智昏,这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6)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清高”谈一谈。“清高”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特有的概念,同样以“清”构词,并且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词是“清贫”,它更明确地暗示了“清高”中“清”的含义,那就是对功名官贵的不屑态度。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一批批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杰出人士。当然.事业上的成功不同于古代的“功名富贵”但还是有类似之处,那么,如何看待别人的成功?如何在成功面前保持正常、理智的心态?本文作者开出的一剂方子是“清高”,这正是作者写本文的出发点所在吧。读者也许会嫌“清高”迂阔,不敷实用,可是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不少东西是可以古为今用的,注意采取和吸收,有助于我们社会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7).品读鉴赏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明确】这是一篇文化随笔,也是一篇说理散文,文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