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邑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走近忧国忧民的诗人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走近忧国忧民的诗人作者姓名段章琴所属单位山东省临邑第一中学联系地址山东省临邑第一中学语文组联系电话13969219855电子邮箱duanzhangqin@163.com邮政编码251500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所需时间课时(每周5课时,共4课时)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而杜诗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独树一帜。学习杜诗,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会鉴赏杜诗,无疑在整个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旅夜抒怀》三首诗组成,是漂泊中的杜甫感情的真实告白,作为诗圣的杜甫,其漂泊中的情感在三首诗中已表现得比较充分,学习这几首诗,能窥一斑而观全豹。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杜甫悲己悲人的有关诗篇及其生平,以及写杜甫的传记、散文等。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预期成果:理解杜甫诗情,展示自己关注弱势群体的图片及诗文,撰写杜诗的赏析性文章。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诗人推己及人的悲悯情怀。2.了解杜甫的生活经历。3.能通过品味诗歌设置宏大的背景、传神的细节描写、直抒胸臆的手法达成的效果鉴赏杜诗。4.能运用所学的方法鉴赏相关的诗歌并撰写评论性和赏析性文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杜甫悲己悲人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情怀。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杜甫的悲悯情怀,认同古代知识分子报国济世的人生追求,增强民族使命感。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丰富传统文化积累。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主题单元问题设计如何理解杜甫对自己生活的悲叹?如何理解杜甫对弱势群体的悲悯情怀?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情怀的?专题划分专题一:悲己(1课时)专题二:悲人(2课时)专题三:手法(1课时)专题一悲己的情怀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悲己的情怀在整个单元中起着前提和灵魂的作用,因为杜甫在漂泊中感受到了极大的痛苦,才真正理解别人受的苦难,推己及人,表现其崇高的品格。本专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