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201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量应用于方程式的计算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一些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属高考基本考点,涉及的知识点范围比较广,高考常考热点主要是运用计算技巧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充分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有关守恒关系解题策略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搞清各解题技巧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读懂题目,正确选择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基本思想。N2+3H22NH3物质的量之比1∶3∶2气体体积之比1∶3∶2物质的分子数之比1∶3∶2物质的质量之比28∶6∶34下面介绍几种此类计算常见解题方法:1.差量法——根据变化前后的差量列比例式计算解题的一般步骤可分为:①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密度、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③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例1】充分锻烧黄铁矿W克,反应完全后,冷却到室温,称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是mg,生成SO2为V升,则黄铁矿中FeS2的含量是(假设矿石中的杂质受热不分解,也不会与SO2反应)A、60V/22.4W×100%B、22.4V/60W×100%C、80V/22.4W×100%D、3(W-m)/W×100%〖解析〗本题是考查“差量法”的选择型计算题,设黄铁矿中含FeS2的质量为X.利用固体差,可得答案为D。【例2】取0.15L未知浓度的浓硫酸,加入铜片后加热,使铜片全部溶解。冷却所得的溶液到室温后定容为1L,取出定容后的溶液50mL,加入还原铁粉7.00g,充分反应后生成1.68L(标准状况)气体,溶液下部残渣质量为3.04g,所得溶液中只有硫酸亚铁。求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解析〗可将题中信息概括如下:0.15L浓硫酸1L溶液(CuSO4和H2SO4)50mL溶液1生成1.68LH2(相当于0.075mol、消耗4.2gFe)、残留3.04g固体(可能是铜或铜、铁混合物)、FeSO4溶液。先判断最后一步反应中铁是否过量:2.8g铁若完全跟硫酸铜反应可生成3.2g铜。说明铁过量,最后残留固体是铁、铜的混合物。用差量法计算50mL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所以原溶液中共有H2SO4:(0.075+0.03×2)×=2.7mol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mol/L。2.守恒法——利用质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电荷守恒计算利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和细枝末节的干扰,直接找出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守恒法解题成功的关键在于从诸多变化和繁杂数据中寻找恒量对象关系。【例3】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中含水7.62%,K2CO32.88%,KOH90%,若将此样品1克加入到46.00ml的1mol/l盐酸中,过量的酸再用1.07mol/l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质量为()A.1.71gB.3.43gC.5.14gD.6.86g〖解析〗此题中发生的反应很多,但仔细分析可知:蒸发溶液后所得固体为氯化钾,其Cl-全部来自于盐酸中的Cl-,在整个过程中Cl-守恒。即n(KCl)=n(HCl),可得结果为B。3.关系式法——多步变化用物质的量的关系首尾列式计算关系式法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以中间产物为媒介,找出起始原料和最终产物的2关系式,可将多步计算一步完成。有时利用关系式法列出的比例式与利用原子个数守恒列出的比例式相一致,但不能一概而论,关键在于中间过程的变化。要善于区分,正确选择解题技巧。【例4】接触法制硫酸每天的尾气中含少量的二氧化硫,为防止大气污染,在排放前要进行综合利用。(1)某硫酸厂每天排放的11200m3(标况)尾气中含0.2%(体积分数)的二氧化硫,问用氢氧化钠溶液、石灰、及氧气处理后。假设硫元素不损失,理论上可得到多少千克石膏(CaSO4·2H2O)。(2)如果将一定体积的尾气通入100mL3molL∙-1的NaOH溶液中使其完全反应,经低温、低压蒸得固体19.0g,通过计算确定所得固体物质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解析〗(1)由S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