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2014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教案苏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2、初步了解庄子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3、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教学难点】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背一遍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里有一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大家还记得吗?老子说:“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老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走进庄子,通过学习《逍遥游》来感受庄子的心灵世界。三、解题:今天要学的《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逍遥游”就是指超越时间和空间,不受任何束缚,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中。四、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第1-3自然段1、重点字词句解释:(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加黑的字词)【二次备课】翻译第一段2、从这段看,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明确: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3、我们说第一段作者主要向我们描写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的形象,那第二段写到的鲲鹏又是怎样的呢?重点字词句解释:(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加黑的字词)翻译第二段【作业布置】【教学后记】课题:逍遥游主备:朱春芳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2、初步了解庄子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3、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教学难点】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齐读(背)文章1-3段二.检查上节课字词意掌握情况。三.文本分析1.上节课,我们主要讲了鲲鹏的形象,巨大、变化、神奇、壮观,作者还用野马、尘埃等小的事务来烘托出鲲鹏巨大的形象。但如此巨大的鲲鹏也是有所待的。它要凭借“海运”“六月息者”,他仍有所待。不仅是鲲鹏,其实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的。作者又是怎么来论证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第三段。2.这段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明确:运用了(1)类比论证,以水喻风,以杯水可载大舟喻大风可负大鹏,结论就是成功必须有所待。(2)对比论证,有两重对比,一是不厚之风与九万里旋风对比,不厚之水载草芥与载杯对比,都是为了鲜明地指出凭借外物的重要性。类比论证: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这种论证,一定要找准类比点。不管是自然现象的类比,还是古今中外事实的类比等。都要找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间的共性。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论证。]3.从文章的前三段中,我们知道,“大”的代表鹏鸟也“有所待”。但是有两个小动物却在嘲笑它,它们为什么笑呢?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文章第四段,其他同学来思考这个问【二次备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