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先育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不仅需要苗木本身的基因,更需要阳光、空气、水等等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环境因素。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在小树生长的关键时期能否为小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一个孩子长大成才必须有遗传和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努力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我认为作为专门培育人的学校这个因素应该是主要的作用力。它应该是重中之重,角色中的主角。这种作用怎样才能事半功倍地发挥出来呢?我认为“育人先育己”。我们老师每天在课堂上对学生苦口婆心地“传道授业解惑”,可课堂外呢,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首先按课本上的东西来要求自己呢?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按先“育己”来要求自己,那“育人”又何难呢?纵观历史,孔子、荀子、杜威、康德、冰心、陶行知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哪一位不是先“育己、严己”呢?当然,严格地要求自己,最起码在工作中,在校园之内我们是能够做到的,是能够以最起码的教师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的。我想能先做到最起码的“育己”,则“育人”也就不难,甚至顺理成章了吧。我常对自己说,工作也像恋爱一样,不爱他,就请离开他。我时常告诫自己,对学生和教育工作,不要发泄种种牢骚和不满。也许,学生、社会、环境没有我想象得如意和诗意,但这是我自己缺乏应有的认知,而不是社会的问题,因为社会不是真空,有时“乱花渐欲迷人眼”,有时“晴空一鹤排云上”,有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有时“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我们可以追寻“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境界。我也知道,学生都是未长成的人,不是完美的人——如果是那样的话,教育就失去了很多的令人着迷的魅力,没有了跌宕起伏的挑战,没有了峰回路转的智力游戏,甚至,没有了不可预知的未来的种种美妙憧憬——未来的魅力就在于此。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要我们去创造的地方。自己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坦率地说,我刚开始工作时,还没真正地入门,工作还没有适应,课还不会上,班级还不会管理,面对一群生龙活虎的学生,聪明可爱的,调皮捣蛋的,冥顽不化的,举一不能反三的,我也会牢骚满腹,自怨自艾。但现在我更加明白的是,自己当初缺乏应有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我知道,在我国国情下,学生和家长不能选择老师的,倘若有这个可能,不知道我是否还有这个底气去埋怨学生。每当遇到一个问题学生,不是先责问孩子和家长,而是要选择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对自己说,世界上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敷衍了事,唯有教育工作马虎不得。在我们的手下,天使和魔鬼都可能产生。人是要有一种责任意识的,你可以不伟大和崇高,但从事教育工作绝对不能不守住底线来,因为这里关系到几十上百个孩子的明天。人要有敬畏之心。于教师而言,教育是值得敬畏的。敬之乐之,就如孔子自述生平时说的那样,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语文教材上的不少文章,虽说负载着教育学生的价值,何尝不是让教师荡涤心灵的一剂灵药。如果老师自己都不能被语言文字所感动感染心动激动行动,又怎能抵达学生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