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北京的春节》课时第二课时执教陈丽美日期2016.3.18一、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本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作为单元的开篇课文,在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用自学、小组学习的形式,走进课文,一是了解北京的春节的传统民风民俗,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品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三、拓展阅读,了解更多的民风民俗。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学、小组学习的形式,走进课文,了解北京的春节的传统民风民俗,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2、通过小组探究,发现作者的表达方法: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3、通过同主题的拓展阅读,体会作者表达方法的不同,并从中受到启发。三、学情分析: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信息、资料搜集整理的能力,但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表达的能力和合作探究上还需要加强培养锻炼。四、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并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五、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通过对比阅读领悟表达方法的不同,并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六、教学准备:前置作业、预习课文并批注、实物投影。七、教学过程设计:(见下表)教学环节目标及内容(知识、能力)教学策略(情境、模式、方法等。注意学生学习方式设计)评价与落实(量表、作业、表现性评价内容等)时间分配一、课前阅读交流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或春联,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阅读积累。1、小组内交流、补充。2、班内汇报。(开火车读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小组内交换资料读,以起到检查作业,增加积累的作用。5分钟左右二、学习课文内容1、了解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2、学习文章按时间顺序、1、小组内读课文交流对北京春节的习俗印象深刻的句子。2、请一小组在全班交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些地方体相互学习,检查完善课前预习表格。对学生相机进15分钟左和写作方法。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现出来。3、请另一小组交流前置作业二,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4、师小结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详略安排并板书。行评价。右三、比较阅读阅读课后两篇写春节的文章,与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小组交流探究,选几个小组代表交流,其他同学补充。通过比较阅读,小组讨论,探究写作方法。5分钟左右四、拓展阅读。介绍课外收集的各地春节习俗,了解不同的春节习俗相机选一组有不同地方风俗的小组上台交流,其他同学补充。检查课外阅读情况,训练收集资料与处理资料的能力,相机进行评价。5分钟左右五、读写结合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写一写自己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小组交流,推荐展示。了解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写法迁移,写作训练。9分钟左右六、作业:拓展实践做手抄报或电子小报、阅读书籍更进一步了解春节习俗或各地民风民俗。1、推荐阅读《世界奇俗》。2、以“春节”或“民风同俗”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或电子小报。扩大阅读量,并检查落实学生资料搜集、整理能力。1分钟左右板书设计:6北京的春节时间顺序详略得当教学反思:一、落实“生本教学”理念,先学后导,以学生为主体,紧扣“阅读”与“合作”两个要点,在各环节中体现:1、如何促进学生阅读?在教学中设置了课前阅读汇报交流----课中阅读合作探究----课后阅读拓展迁移。2、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出发点:是否需要?不为合作而合作。主要在这几个时候设计合作:需要交换信息,增加积累时;有难点,需要发挥集体智慧突破难点时。如何合作更有效?小组合作交流:四人依次交换信息。如:轮读生字,交流习作、交流资料收集等环节。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对难点问题先表达看法,再讨论,组长小结。如本节课中探究课文的表达方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