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湘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与天空中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家住40°N的某同学在春分日当天,测量竹竿影子的变化,并在地面做好记录。下列判读正确的()A.这一天竹竿的影子先变长再变短B.图中丙箭头指向正北方向C.这一天14点太阳升的最高D.当地这一天太阳能直射头顶【答案】B【解析】这一天竹竿的影子先变短再变长,A错误;由题意可知,图中丙方向为该地正午日影,朝向正北,B正确;一天中太阳升的最高为正午12点,C错误;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现象,D错误。故选B。2.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甲图气候类型的特点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全年温和湿润D.全年高温少雨【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图甲的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选项B符合题意。3.下列符号表示的天气与人类活动的组最合理的是()A.---出海捕鱼B.---田间插秧C.---外出郊游D.---户外运动【答案】B【解析】A、表示的是台风,不能出海捕鱼;选项错误;B、表示多云,适宜田间插秧,选项正确;C、表示的是雷雨的天气符号,雷雨天气外出郊游容易雷击,选项错误;D、表示的是沙尘暴的天气符号,不适于户外运动,选项错误。4.2017年底,渝贵铁路全线贯通,在施工期间最有可能造成临时停工的天气是()A.B.C.D.【答案】C【解析】5.(1)该地位于()5.(2)图中甲河段的流向大致是()5.(3)乙处果树林位于()5.(4)图中的耕地分布在()A.北寒带B.北温带C.热带D.南温带【答案】B【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北纬28.6度附近,属于北温带。故选B。【答案】A【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河流流向与流经地区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此可判断甲河段的流向为自东北到西南。故选A。【答案】B【解析】(3)读图可知,乙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故选B。【答案】D【解析】(4)读图可知,耕地分布的地区海拔低于100米,地势平坦,属于平原地区。故选D。6.(1)影片中主人公在珠峰捡到了海洋生物化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6.(2)珠穆朗玛峰的形成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有关()6.(3)影片中描写到登峰人员在到达前进营地(海拔:6500米)时的气温是-14℃,若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则可推算出珠峰顶的气温约为()A.地壳运动B.海水运动C.气候变暖D.人类活动【答案】A【解析】(1)珠峰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了珠峰在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环境,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故选A。【答案】B【解析】(2)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运动形成的。故选B。【答案】D【解析】(3)在同纬度地区,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由此推算峰顶的气温=-14℃-(8844.43m-6500m)÷1000×6℃≈28℃。故选D。7.(1)甲、乙两地的气候分别是()7.(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8.(1)由a线行进,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规律是()8.(2)由b线行进,年平均气温的总体变化规律是()8.(3)有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逐渐减少B.逐渐增多C.先增多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多【答案】D【解析】(1)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由a线行进,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规律是多—少—多。故选D。【答案】A【解析】(2)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由b线行进,年平均气温的总体变化规律是逐渐降低。故选A。【答案】B【解析】(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①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