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险业进入后营销时代(二)本文是一篇具有时代气息的理论文章,作者首次以“前后营销时代”的提法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阶段划分,揭示了新形势下行业整体所应做出的必要转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行业发展历程的独特视角。在本期文章中,作者分析了后营销时代在“十一五规划”后,中国经济步入黄金发展期,并被纳入全球经济的大循环中,以至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市场竞争方式和外部监管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后营销时代的到来我提出中国保险业进入后营销时代的思考是基于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前营销时代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使行业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必须寻求突破。另一方面的思考是前营销时代进入2006年以后,中国入世保护期结束,市场对外全面开放了,中国的经济全面进入了国际化经济体系的大循环之中,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各级政府无论是宏观调控还是经济环境的营造,都做出了重大改变,所有的行业和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无论是战略思考,市场定位,还是内部制度体制和管理、外部的销售渠道和模式也都相应地做出了改变和选择。这两方面同时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是一项重大的发展机遇是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冲出瓶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还是墨守成规、跟风模仿、屈服于现状,这是后营销时代所有保险公司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后营销时代外部环境的变化第一,我国从十一五规划和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发展方式转变,它涵盖着经济增长向既注重数量扩张,又注重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从单纯注重发展向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好字优先,科学发展”,2006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5.5%,却消耗了世界50%左右的水泥,30%的钢材,15%的能源,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造就的高增长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国家明确认识到经济增长强调“快”的同时,更要强调“好”。联想到我们保险业,前营销时代首先在增长方式上靠得是机构扩张、人海战术、长险短做,高投入、低效益,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其二,在保费结构上偏离了保险功能,增强保险企业实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的保障型保费太少,而投资分红类的保费太多,特别是在中国投资环境不成熟、不发达、不规范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投资分红类保费做得越多,保险公司的风险就越大,而且后劲不足。其三,前营销时代掠夺式的开发,不注重市场环境的维护,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损害客户利益,造成诚信危机。在后营销时代,国家大的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变化了,保险行业不随着国家大的环境和政策变化,甚至还没意识到变化,还在重复前营销时代的做法,失败是注定的。第二,随着十一五规划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目前城市化率43.7%,如果我国城市化率按现在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的话,未来的1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就会达到8亿,而农村人口则下降到5亿,城市化这一发展指标对我们保险业意味着什么?首先城市化带来的是二类三类产业,特别是三类产业的增加,国有资产的投入、城市公共建设、铁路、公路、码头、机场、汽车、交通设施、供水、供电、供气、卫生、医疗、学校、商场、住房,这些固定资产的安全,乃至于公共安全责任,伴随着财产性收入的扩大,个人家庭、个体户、民营企业对财产的安全更为关注,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对财产保险的需求则是刚性的。其二,城市化带来的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同时,城市化的发展带来的是人们的收入会大幅度地增加,农村人口的减少,而农民的收入也会相对地提升,养老、医疗、就业、住房、意外对人寿保险的需求同样也是刚性的。世界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德盛安联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2007年亚太地区养老金报告》称,中国养老金市场资金总量将从2006年641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5年的4.1万亿-4.8万亿元,庞大的养老金市场为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保险行业面对即将到来的这些巨变和商机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是后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