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在VTE治疗及预防领域进展(全文)摘要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抗凝及预防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临床证据不断增加,使其在VTE抗凝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内外在VTE的诊治及预防指南中推荐的级别不断提高,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但在临床应用中尚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DOACs在肿瘤相关VTE抗凝治疗、在VTE预防以及在儿童VTE抗凝治疗等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提出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长期以来,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治疗一直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桥接华法林的方案,我们称其为标准抗凝治疗方案,随着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irectoralanticoagulants,DOACs)的研发和上市,其在VTE治疗领域的证据不断增加,目前各指南均推荐DOACs作为非肿瘤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案。自从DOACs在2008年问世以来,在VTE治疗和预防领域的证据不断丰富。DOACs克服了传统抗凝药物的诸多不足,以使用方便、固定剂量、无需常规监测、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少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DOACs在VTE中应用的领域仍在不断拓展。一、DOACs在肿瘤相关VTE中的应用在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院抗栓指南[1]以及国内《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2]中,对于肿瘤相关VTE的患者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6个月,然后转换为口服药物抗凝治疗。但在2018年先后发表了2项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针对肿瘤相关VTE的人群,使用DOACs与低分子肝素进行对照,观察DOACs对于肿瘤相关VTE的疗效和安全性。使用Ⅹa因子抑制剂依度沙班与低分子肝素(达肝素)进行的RCT中,入选了1046例肿瘤相关VTE的患者,抗凝治疗至少6个月,主要研究终点为VTE复发和/或大出血的发生[3]。依度沙班组有12.8%的患者发生了终点事件,低分子肝素组有13.5%的患者发生了终点事件(HR=0.97,95%CI:0.70~1.36),非劣效性统计P=0.006,但未得到优效性结果(P=0.87)。大出血发生率在依度沙班组高于低分子肝素组(6.9%比4.0%,P=0.04)。在另一项RCT研究中,使用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达肝素)进行对照,入选了406例肿瘤合并VTE的患者,抗凝治疗6个月,主要研究终点为VTE的复发[4]。利伐沙班组有4%的患者发生了VTE复发,而低分子肝素组有11%的患者复发(HR=0.43,95%CI:0.19~0.99)。大出血的发生率利伐沙班组略高于低分子肝素组(6%比4%)。进一步分析这两项研究的大出血情况发现,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大出血的比率明显升高,而大出血主要的发生部位就是胃肠道。基于上述循证医学证据,欧洲心脏协会在2019年发表的肺栓塞诊治指南[5]中,对于(非肠道)肿瘤合并肺栓塞的患者,推荐可以使用依度沙班或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二、DOACs在内科患者预防领域的应用无论是利伐沙班还是阿派沙班,在内科住院患者VTE预防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基本相似,即这两种DOACs对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预防效果上与低分子肝素相似,但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6,7]。因而,当前各指南对于内科住院VTE高风险患者,不推荐DOACs作为VTE预防的药物。对于能够活动、仅住院或门诊进行化疗或放疗的肿瘤患者,既往的指南不推荐进行VTE预防。近期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RCT研究[8,9],其研究对象选择了可活动的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Khorana评分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表1),当Khorana评分≥2时,判断为VTE高风险而入组。评价阿派沙班(2.5mg,每日2次)和利伐沙班(10mg,每日1次)预防180d,对VTE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阿哌沙班的研究(AVERTstudy)[8]中,阿哌沙班组患者VTE的发生率为4.2%,而安慰剂组为10.2%(HR=0.41,95%CI:0.26~0.65);大出血的发生率在阿哌沙班组为3.5%,而安慰剂组为1.8%(HR=2.0,95%CI:1.01~3.95);在治疗期内大出血的发生率在阿哌沙班组为2.1%,安慰剂组为1.1%(HR=1.89,95%CI:0.39~9.24)。由此可见,对于VTE高风险的可活动肿瘤患者,采用阿哌沙班预防,可以明显降低VTE的发生率,而大出血的发生率也较高。利伐沙班的研究(CASSINIstudy)[9]采用了发生VTE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