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创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的进行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作为一门创作实践课程,它要求学生有良好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因此在开设本课程之前,要先行开设《基础写作》、《文学欣赏》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同时本课程的深入学习又为《电视专题创作》、《纪录片创作》等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导向现实,立足应用。(2)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和实证教学。通过对中外优秀影片和电视剧剧作角度分析,不断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运用的广泛性,使学生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规律的广泛性和技巧的灵活性上把握影视作品,并能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3)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探究教学、启发教学,问题教学等开放式教学方法,避免理论的乏味和枯燥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谐融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的课堂氛围。(4)课程学习和剧本创作的双结合。要求学生勤动笔杆子,把章节理论和章节训练相结合,把章节训练和完整的剧本创作相结合,学以致用,为以后课程的开设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5)全面提升学生的剧本创作素养。除了理解和把握剧作的规律、方法和技巧之外,学生还应具有广泛的知识视野,以及对于社会人生和内心的深刻体察。因此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观摩中外优秀影视剧作,积累创作经验;阅读相关书籍,伸展知识触角;关注社会人生,扎根现实。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把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巧(2)能够运用影视剧作的理论知识评鉴电影电视剧的优劣,借鉴其成功经验(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1)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围绕理论基核灵活的运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探究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2)充实课堂空间,延展课下空间。给学生列出与本课程有关的书籍和优秀的中外影片的目录,较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寓教于乐。二、课程知识结构1.基本知识结构本课程知识由三大块构成:影视剧作本质论、创作论和影视剧作的运作(1)影视剧作本质论:本课程的导入部分,通过与小说、戏剧等文本的比较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剧本的本质特征有较好的感知和把握,同时对于剧作的分类和常用格式能够熟稔于心。(2)影视剧作创作论:本课程的核心和主干,主要在于掌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巧,如再对其细分,又可分为人物论、情节论、时空论、语言风格论、改编等内容。(3)影视剧作的运行: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一点关于关于剧本定位、推销、签约和动笔修改的一些常识,是剧本创作市场化的体现。这三块知识呈递进态势,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剧作基础理论。其中,剧作本质论是理论前提,学生在把握剧本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论的学习和研究,而最终将其付诸于剧作运行的实践过程。2、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早节内容理论实践合计一本质论66二人物论1010三情节论1212四时空论1010五语言风格论1212六改编66七运作88八集中实训(有则填)合计402464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部分本质论一剧作的概念和类型1.教学目的通过与小说、舞台剧的比较学习,使学生深入的理解影视剧本和其他叙事文学的差异,把握剧本的本质特性——以文字为媒介的画面讲述的故事;了解常见的影片和电视剧的分类方法。(1)与小说、舞台剧的差异(2)影视剧本的概念内涵(3)了解常见的题材分类、风格分类等2.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影视剧作分类的方法(1)熟悉:其他叙事文学常用的手法(2)掌握:深入的理解影视剧本的本质特征作业与实践要求: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影视剧本的概念内涵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4.教学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二剧作的格式1.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剧本写作的格式:分场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