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研究姓名:苏志勇单位:株洲市天元中学【摘要】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从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来看,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新世纪,人们将面临知识不断更新,学习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事情,一方面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一、问题的提出学习方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受教育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受教育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从而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通俗地讲,学习方法指导即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际的应用。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阶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到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二、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系统。对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的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指导,同时,应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思想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一)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的指导影响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从某种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对学习影响更大。有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因此,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要地位。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法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讲授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进而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那些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问题。例如,在“正弦和余弦”概念教学时,我设计如下两个问题:1、Rt△ABC中,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怎样求另一条直角边?2、Rt△ABC中,已知斜边AB和∠A,怎样求∠A的对边BC?问题1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勾股定理,而问题2利用勾股定理却无法解决,在此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呢?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会变得非常强烈。又如,在教“概率”前,我首先模拟了一个同学们都熟悉又都很感兴趣的抽签游戏(十个签,九个空的,一个有奖,奖品是同学们正急着要用的一本教辅书)然后问同学们先抽中奖率高还是后抽中将率高,同学们有的说先抽、有的说后抽。两种认知观点发生了冲突,正当两种观点争得不亦乐乎时,我告诉他们先抽后抽机会均等。同学们感到很吃惊,有的还激动地1站起来和我辩论。我告诉他们,学习了概率的有关知识后,类似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随之而起,积极性空前高涨。2、锻炼学习意志。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也应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而逐步实现。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设一定的疑难情景,磨练学生的意志。当然,疑难情景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适度,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如果情景过难,学生经常受到挫折,则容易使意志衰退。如果情景过易,则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意志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亲身的意志行为,如难题的解答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的成功感,从中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锻炼自身的意志力。3、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