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五点看法[摘要]:时下,农村未成人有的道德失范,诚信失存,有的法制观念淡薄,违法乱纪,家长望子兴叹,教师无可奈何,他们的道德观、劳动观、节俭观、是非观和法制观令人堪忧,本文从形成如此的局面的原因着手,从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继续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知行结合德智统一、办好家长学校、净化社会环境,还孩子们一个纯净的空间五个方面谈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键词]:道德观、劳动观、节俭观、是非观、法制观、德育先行、德智统一、净化环境、感人实践加强农村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时下最严峻的社会课题,不少中小学生在读书“唯分数论”的束缚和不良社会环境的干扰下,有的道德失范,诚信失存,有的法制观念淡薄,违法乱纪,家长望子兴叹,教师无可奈何,他们的道德观、劳动观、节俭观、是非观和法制观令人堪忧,由此,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形成如此的局面,造成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家庭方面看,由于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于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重智轻德,请家教,学特长,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孩子优劣及奖惩的唯一标准,从而忽视了孩子思想道德的培养和陶冶,简单地为孩子勾画出一个等式:分数=知识=智力=人才。每天放学后,孩子回到家里,家长问的第一句话是:今天考试了没有,作业与背书完成得怎样?却很少有家长问孩子参加了什么公益活动或受到了何种教育。还有一些家长存在着一种攀高比富的思想,一些年轻的父母在自己腰缠万贯之后,不免在得意忘形之中挥金如土,一掷千金。有的家长自己并不富裕却也盲目追1求高消费,原本纯真的孩子,却在家长们的潜移默化影响下,表现出道德失衡,思想滑波。从学校方面看,当前一些学校甚至重点学校也存在重智轻德现象。用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优劣,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上存在“教学是硬任务,德育是软任务,分数是硬指标,表现是软指标。”“德育要为智育服务”,“升学上去了,一切工作也都上去了”等不正确认识,没有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头脑中扎根,从而对学生的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在学生中产生了不应有的负面效应。更为甚者,少数教师歧视差生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得受排斥的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这样的结果,既不利于学校,更不利于社会。从社会方面看,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环境和风气对学校与家庭教育也产生了负面干扰和莫大的冲击。当今中学生视野开阔,从广告电视及成人的行为上吸取了大量的可模仿信息,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重利”特点所带来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主义的负面影响,给中小学生的思品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非法娱乐场所及黄、赌、毒的泛滥,为未成年人身心的不良发展,滋长了难以治愈的恶性细胞,相关执法部门也未能从根本上剔除这些有害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毒瘤,间或予以打击也是波浪式的机械运动,暴雨过后即是风平浪静,造成了有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毒素禁而不止,止而复发,发而更旺,为家庭、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思品教育设置了一道难以解答的难题。2针对上述问题,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一、育人为本,德育先行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思品教育,学校所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工作任务更为艰巨,因此,学校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工作,从五个方面着手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理顺关系,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并保证其持续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健全制度,建立健全的德育工作例会;三是要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帮助党、团、队干部、班主任、政治教师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心德育工作,为提高学生的综合思想品德素质多作贡献;四是努力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扬善”宣传活动;五是增加投入,专门设立德育基金,确保德育教学、教研、师资培训,社会实践等所需经费,努力改善和优化德育工作手段。二、继续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全社会应积极引导学生时时处处把“讲文明,树新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树立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启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