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课程的性质《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是学习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应用的一门课程,是公路工程专业群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道路桥梁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它与公路工程专业群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直接对应,是培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职业能力、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学习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桥梁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的必备基础。从事交通土建工程的技术人员都应具备常用道路建筑材料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并能合理、经济地选用材料,以满足路桥建设的各项要求。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科学、合理、经济地选用各种道路建筑材料;能根据工程要求进行稳定土、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沥青混合料配制;能熟练操作使用常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对各项材料试验检测结果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并能提出改善方案、措施;能运用材料性能的基本知识,分析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工程应用;能应用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强度理论解决材料应用中基本问题,具有较快熟悉新型材料,掌握其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并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在校期间能达到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水平。1.2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是要充分突出高职课程特色。整体设计思路:(1)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企业专家的主导作用。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分析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工作与学习内容。(2)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设计课程标准,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参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及评价方法。(3)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将“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进行科学分类、适度组合,设计教学项目及教学模块。1基础项目(单一材料)教学模块一:砂石材料入门项目(复合材料)教学模块五:建筑砂浆主导项目(复合材料)教学模块七:水泥混凝土的配制、检测与应用教学模块八:沥青混合料的配制、检测与应用自主(拓展)项目(新型材料)教学模块九:其它新型材料(选修)教学模块二:石灰水泥教学模块六:稳定土教学模块三:建筑钢材自主拓展项目教学模块四:沥青主导项目力能入门项目基础项目图一:课程结构示意图(4)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真实工作环境。以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为基本要求,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在整体教学设计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单元(各教学模块)设计。课程的单元设计遵循职业教育的“六个基本原则”。即:突出能力目标(正确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科学规范检测材料的能力);职业活动导向;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理实一体。建议本课程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课程的学时数为70学时,实训一周(28学时),共6学分。2.课程学习目标2.1技能目标能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及工程的特点合理选择各种常用建筑材料;2能识别各类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能正确使用试验检测仪器和设备,规范地进行常用原材料(砂石材料、水泥/石灰/沥青等胶凝材料、建筑钢材)的试验与检测;能正确地进行试验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对照《标准》,对所检测材料做出正确的结论;能进行建筑砂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制、调整与检测;能规范使用和操作以上原材料、复合材料检测中所需的各类设备。2.2知识目标能描述常用道路建筑材料的来源、分类、质量要求及基本性质;能表述路桥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检测评定方法,能运用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的基本知识分析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工程应用;能运用《规范》、《标准》分析材料的质量符合性;能应用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强度理论解决材料应用基本问题;能把握新型材料的发展方向,及时跟踪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2.3素质目标具有不怕苦、不怕脏的敬业精神;形成科学、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树立“质量第一”的工程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培养在复杂环境中做事、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3.课程内容和要求3序号教学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