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测试题【答题】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说的“爱”是“仁”心的发用之一,墨子说的“爱”的底蕴却是由“交相利”之“利”来申说的,这种不同是儒墨两种教化各趋一途的重要原因。B.墨子的“兼爱”是值得称道的,而孔子从“爱人”的角度提出了“泛爱”,在今天看来,“泛爱”比“兼爱”爱得更为广博。C.基督教的“爱”是被一个外在的权威要求的,它的教义甚至说信徒“要爱你的仇敌”,这种要求与墨家相比显得有些决绝。D.墨家学说给了一个有意志的“天”以“爱”的督责者的地位,其“兼爱”的训示有着被要求的意味,可说是一种有着“他律”性质的“爱”。【答案】B【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从原文的句子“墨子的‘兼爱’当然是值得称道的”“‘泛爱’并不比‘兼爱’爱得偏狭”看从“广博”的角度还是“墨家”的“兼爱”更加广泛一些。【答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爱”是有着平等意识的“爱”,但不能以此贬斥儒家之“爱”。因为作为一种情感,由衷的“爱”是不能借着“平等”的尺度相强求的。B.先秦儒者对“爱”的认识达到了自觉的高度,可贵的是他们的“爱”出于自然,发自内心,属于“情”的范畴而不是“理”的范畴。C.儒家始终把“爱”作为人“情”之一,而墨子的“兼爱”事实上把“情”作为“理”。这是两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差别。D.儒家的“自律”之“爱”,没有染涉利益,不会权衡得失,是一种超功利的爱,这“爱”本身即有着一种独立的价值。【答案】B【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通过原文“对‘情’的反省可使人悟出一种‘理’”,可见选项“不是‘理’的范畴”曲解文意。1.【答题】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写作任务。鲍鹏山先生在《寂寞圣哲》一书中将墨子看作“向帝国挑战的剑侠”,认为墨子勇敢地向周王朝发起挑战。请结合本课《兼爱》所学,写一段文字,说说你的理解。200字左右。【答案】墨子被称为向帝国挑战的剑侠,有两点依据:他是剑侠;他是在向一个有几百年赫赫历史与辉煌文化的古老帝国及其文化挑战。墨子最锋利的剑还不是他的守城之具,而是他思想的锋芒。这思想锋芒的寒光直逼一个大帝国的咽喉,使周王朝顷刻间失去了苟活的依据。他的剑锋有意指向周王以及周文化。“兼爱”是反对“礼”的等级尊卑制度,“尚贤”是反对“亲亲”的贵族封建世袭制度,“节用”“节葬”“非乐”是反对文饰。所以,墨子是“向帝国挑战的剑侠”。【分析】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解答】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题干要求结合本课《兼爱》所学,写一段文字,说说你的理解。这是一篇议论类的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本题,写作时要结合本课所学,分析墨子提倡的“兼爱”实质上就是反对“礼”的等级尊卑制度,也可联系墨子的其他主张,如“尚贤”是反对“亲亲”的贵族世袭制度,“节用”“节葬”“非乐”是反对文饰,等等,补充说明自己的观点。2.【答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能攻之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B.必知疾之所自起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C.若使天下兼相爱视人之家若其家D.亏臣而自利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A项,第一个“焉”,兼词,于是,如此;第二个“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B项,两个“所”均为动词前助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C项,第一个“若”,如果;第二个“若”,像。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接,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故选B。3.【答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故窃异室以利其室窃以为过矣B.恶施不孝交相恶则乱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视人国若其国,谁攻D.不知乱之所自起起不相爱【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