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自然现象与月球引力作用有关的是()。A.太阳黑子B.月食C.潮汐2.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A.从新月到满月B.从满月到新月C.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3.早晨物体的影子方向在()。A.北方B.东方C.西方4.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A.由亏到圆B.由圆到亏C.不变5.首次登上月球的国家是()。A.美国B.中国C.俄罗斯6.下午2点,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应()。A.不变B.大于5米C.小于5米7.产生影子需要的条件是()。A.光源B.遮挡物C.光屏D.以上都需要8.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是()。①海上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帆顶先消失②太阳是圆的③人越往山上爬,看到地平圈越大④月球是圆的A.②③B.①②C.①③9.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A.陨石撞击B.自然形成C.火山喷发10.我们把地球的大陆分成()大洲。A.五B.六C.七二.填空题(共10题,共56分)1.模拟制造环形山需要的材料有托盘和(),大小不同的()。2.地球是一个巨大的()体。但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地是(),这和人们观察到的现象基本相同。3.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4.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形,有单个的,有几个()在一起的,也有()的,有的直径不足1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5.()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的()。6.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的()、()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的()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物体的()有关。7.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先变(),再变()。8.一天中大树的影子随太阳的()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太阳是从东南→西,大树的影子刚好相反,是从()→()→()。9.我们可以利用()和()做模拟影子变化的实验。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和()来让影子发生变化。10.晴天时,在室外可以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来辨别方向。如下图所示,将铅笔用橡皮泥竖直地固定住,然后将其放在阳光下。在正午时,太阳在()方,铅笔的影子指向()方。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给我们进一步了解地球,提供了方便。()2.地球卫星图上白色的表示云朵。()3.地球上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观察到的月相可能略有不同。()4.月球非常寒冷,气温常年处于零度以下。()5.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形的。()6.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7.“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8.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9.月相只有在夜晚可以看到。()10.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四.连线题(共1题,共3分)1.请将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连一连。大小不同的球月球表面托盘和细沙不同大小的陨石不同大小的坑大小不一的环形山五.简答题(共5题,共27分)1.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在地球模型上蓝色、白色和黄色各代表什么?2.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3.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如果没有月球,地球上可能会发生哪些现象?4.古代的人们是通过哪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形的?5.观察记录简易日晷的影子变化。六.材料题(共2题,共22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建设太空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航天站起步和发展的时期,一些科学家乐观地认为,在航天站的基础上很快就会建设太空城,凭借密闭生态循环系统和丰富的太空能源,太空城将自给自足地独立发展,以达到向太空移民的目的,描绘出了一幅人类融入太空的美好景象。人类融入太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阳光、空气、水和食物的供应、辐射防护以及重力适应等。为此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奥尼尔博士设计了“奥尼尔三号岛”,此岛的总体外形像两把并列张开的没有伞衣的大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