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页1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历史试题(本试卷两个大题,21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2.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A.人类起源B.农耕生活C.部落联盟D.社会制度3.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天水秦安)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发掘房址241座,还采集到已碳化的黍和油菜籽。据此推断,大地湾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集体群居B.采集渔猎C.农耕定居D.游牧迁徙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居民5.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A.黄帝和蚩尤B.炎帝和蚩尤C.黄帝和炎帝D.尧、舜、禹6.传说图中供奉的人物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该人物是()A.黄帝B.炎帝C.大禹D.蚩尤第页27.下图中的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商族始祖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迁徙,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禹用疏导的方法疏洪入海B.鲧与大禹成功治理黄河水患C.商丘是大禹治水成功的地方D.大禹治水的故事并不是传说8.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关于夏王朝的建立时间,以下不同的表达中正确的一项是()A.史前时期B.旧石器时代C.约公元前21世纪D.距今约2070年9.2023年暑期,电影《封神》第一部在各大影院热播,好评如潮。根据剧情发展,剧中的西岐质子“姬发”将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强大的政治联盟,在牧野与纣王殷寿决战取得胜利,建立周朝。电影《封神》中“姬发”的历史原型是()A.周平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10.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A.数量众多B.种类丰富C.工艺高超D.分布广泛11.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举行诸侯大会,参加会议的有齐、宋、卫、郑等国国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这次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葵丘会盟说明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特征是()A.征战激烈,分裂加剧B.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周室中兴,封邦建国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2.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为了拓展疆域,发动了多起大规模的战役。下列属于该时期大型战役的是()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13.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第页3A.长城B.大运河C.都江堰D.灵渠14.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该学派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15.《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A.互相排斥B.相互融合C.趋于一致D.独立发展16.在“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秦朝设立了诸多的中央官职,其中掌管监察事务的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通判17.“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灭六国B.焚诗书C.坑儒士D.筑长城18.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A.四面楚歌B.破釜沉舟C.围魏救赵D.退避三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46分)19.(15分)政治、经济、文化交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