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纪念白求恩》学习目的:1、解决生字词的读音、意思,用词造句。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全现理解课文内涵。3、学会寻找中心论点,掌握议论文开头引用名言、事例等的作用。相关链接:一、议论文三要素:1、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2、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3、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4、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二、关于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作品有《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等。三、背景资料: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外科医师。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他,一个外国医生,白求恩!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年逾半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战场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最终,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年。(文中“50多岁”是当年毛泽东估计的,不准确)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记阅读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下面2个问题。(1)为下列标点的字注音。派遣()狭隘()鄙视()冀()满腔热忱()拈轻怕重()以身殉职()(2)理解下列词的意思并选择词语造句。(请把词语正解写在横线上)A.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B.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忱:情意。C.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D.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E.(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F.原意为窄小,不宽阔。常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派遣:狭隘:满腔热忱:漠不关心:纯粹:低级趣味:请你从上面词语中任选两个以上,造一个句子:模块二:交流研讨1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把你的修改意见在讲学稿上直接写(标注)下来。内容二: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各段议论性的句子。请你参照划出来的句子,再概括句子的要点。讨论并归纳: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请你说说文中各段的分论点是围绕哪个中心论点展开来谈的?(提示: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组长带领组员反复朗诵课文,积累生字词,并尝试听写课本字词积累部分的生字词。任务二:理清论证方法:课题:第9课《纪念白求恩》1授课时间第9周班级姓名模块四:当堂训练一、下列标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派遣(qiǎn)拈轻怕重(niān)热忱(chén)B.担子(dān)狭隘(yì)纯粹(cùi)C.殉职(xùn)教训(xùn)延安(yán)D.殖民(zhí)鄙薄(bǐ)见异思迁(qiān)二、请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1.A.殖民B.不足到C.趣味(—)2.A.晋察冀B.拥护C.姿本(—)3.A.精溢求精B.解放C.悲痛(—)4.A.付责B.医疗C.佩服(—)2三、判断下列对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2.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3.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分析: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写出了对同志对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4.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