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请把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不要写在试题卷上。2.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满分为130分。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拾级(shè)心往神驰(chí)B.籁籁(sù)销声匿迹(xiāo)C.地壳(ké)浮想连翩(lián)D.嶙峋(lín)无精打彩(cǎi)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⑴从扬州北调的长江水着京津的万顷绿地。⑵每到月升中天,清光从灵照寺门前的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尤为幽绝。⑶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⑷昔日的“浪子”今天成了英雄,这不得不让人。A.滋养斑驳赏心悦目另眼相看B.滋润斑斓相映成趣刮目相看C.滋润斑驳赏心悦目刮目相看D.滋养斑斓相映成趣另眼相看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A.王:为王B。罾:鱼网C。间:暗中D。篝:用笼子罩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②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③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④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⑤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⑥胸无点墨,何以自觉?A.⑥③①②⑤④B.③⑥①②⑤④C.②⑤④③①⑥D.③⑥②①④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3分)()“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情扫除四海之心机。”这段外貌描写刻画的人物是谁?A.吴用B.李逵C.宋江D.鲁智深6.阅读《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回答问题:(3分)“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出去,径到人参园里,擎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可怜叶落枒开根出,道人断绝草还丹!那大圣推倒树,却在枝儿上寻果子,那里得有半个。原来这宝贝遇金而落,他的棒刃头却是金裹之物,况铁又是五金之类,所以敲着就振下来;既下来,又遇土而入,因此上边再没有一个果子。”该选段出自《西游记》的哪个故事?大圣为什么要推倒果树?后来又是怎么弥补这一过错?二、阅读与赏析(共46分)(一)(4分)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江上王安石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注: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长江有感而作。(1)本诗中一个“漾”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2分)(2)读诗,你能揣测一下作者此时的心境吗?(2分)(二)(12分)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