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之我思开发区三小邓伟斌其一“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不具有生成性的语文课也不具有生命性。”但是从上我们这几节课可以看出:我们还是把课堂按照我们预设的程序进行,并没有产生这种效果。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鼓励学生认真深入地思考、大胆自信地交流,尊重学生真实独特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认识,充分发挥创造潜能,从而让课堂富有活力,充满生命力。然而我们并非专心实验生本,仅仅是打打生本的擦边球,所以这样的情况也算正常。其二生本离不开小组讨论,中下生更需要小组的帮助。小组讨论,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获益不浅。就以班里的中下生来说吧,以往上课不管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得多精彩总是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展小组以后,中下生不但能够得到小组中的优等生的帮助,还能积极地投入到小组的讨论中,并且能够大胆地和组员一起上台汇报。因为有了小组的活动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这也是四人小组合作的好处之一。但是,我们目前的教学现状却大大制约着这种有益的方式,因为我们要保证学生的应试教育落实,,一旦开展小组活动,将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学生的兴趣是来了,但是还没形成把兴趣转化为文本学习动力的习惯,仅仅停留在有趣好玩的层面上,不得不让我们割爱,现在我们教学中的讨论也仅仅是限于形式主义而已。其三在真实落实生本的课堂上,教师只是帮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平台的构建者。我们外出听的示范课中,似乎看不到老师如何精彩。然而,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地论述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时,让你情不自禁地对学生的胆识、口才、知识面由衷地发出赞叹有时候学生迸发的闪光点是令你震惊的。整节课,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展示自学成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学了目标。其学习过程虽然简单,却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教学指导策略虽然简单,却把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其实孩子们大多数都是很聪明的,但是我们还是无法放手让他们去做,因为我们面前还有完成常规教学以及迎接期末检测的这些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