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同志作为20世纪有着重大国际影响的一位巨人,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周恩来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经42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们眼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周恩来传》读书心得,欢迎借鉴参考。《周恩来传》读书心得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容不是因为总理的逝去,而是因为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伟人的一生不需要歌功颂德也已经家喻户晓,从小到大,课本里,杂志中我们或多或少了解过周总理的事迹——他那爽朗的笑声,那幽默的话语,那青松一般驻立的身影和矫健行走的身影早已深入人心。但读了《周恩来传》才懂得,总理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从儿时便立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而后在青年时期又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加入共产党,随着毛主席四处南征北战长达三十多年,晚年又为了处理国家繁杂的琐事和在文化大革命中保护共产党的元老而精疲力尽,最后又因为劳累过度身患癌症而逝世,周总理的一生可以说从未休息过,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国家。伟人的伟大之处必定是做常人之不能做,想常人所想不到,必定完成了在人类或者民族发展史上的历史任务。他们成长的过程,经历的风雨,远远多过普通人。这本书便告诉了我们伟人是怎样炼成的。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能从伟人的经历中学到点什么呢?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我们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很多道理也都基本懂了,无论做什么事,须知知易行难。伟人跟普通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始终如一的去努力,而大多数人是做不到这点的。行动,远比空想来的实在。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了好的想法,不去做,结果等于零,空想最终只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而只会做不会想,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不动脑筋只会傻乎乎出笨力气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有了好的想法,去做了,因为遇到困难而退缩了,结果跟只想不做也差不多,我们应该想办法去解决它,困难就像纸老虎,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虽然说时代造就英雄,纵然今天国家不再有难,我们仍需要向先辈们学习,在这个日益喧嚣的社会,在这个容易浮躁的年代,年轻的我们有着太多无法解释的困惑和无法摆脱的迷惘。我们需要这种精神,这种能够给我们以方向和力量和精神。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我坚信,总理一直以慈父般宽容的心关爱关我们,总理在等待我们年轻一代走出浮躁与迷惘,以一个后辈学人的身份,怀着一颗不染世俗风气的心,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周总理的精神影响、感动了无数人,记得曾在一本研究周总理的文集中看到编者的一段放,大意是:“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都应该对任何研究对象客观地看待,不应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这是一名合格的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条件。但当我们研究周恩来时,却无法坚守这一条。我们无法在研究他时,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所影响。这一点使我们的研究文集带进一许多个人的感情,也许已偏离了客观前提。但也正因为如此,也使我们的目的更明确,更坚定。”这样的话语,比那些直接赞美的话语更有力十倍、百倍。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带给我们的东西——“周恩来精神”!他品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他的品德、人格、风范、情怀旱已成为中华民族一座丰厚的精神宝库。周总理说:“我年纪大了,但我还是要为党鞠躬尽瘁的;我们是立党为公,不是立党为私”。13年来他就是这样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用党性铸成自己的血肉,把党的宗旨化为自己的灵魂。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生动地再现了党魂,展现了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魅力。作为当代大学生生更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忽然就觉得“永不叛党”不再只是一句誓言那么简单,它承载着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为中华人民崛起而奋斗的坚定决心。《周恩来传》读书心得二我读了一本书叫《周恩来传》,相信周恩来这个人物我们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即使对他不怎么了解,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看了这本书以后,给我们的启示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让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周恩来,子翔宇,祖籍浙江省绍兴,1898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