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Man-MachineEngineering(4)产品设计物理学固态物体的三种重要物理特性为质量[m]、重心[CG]、惯性力矩[l]。1.质量:2.重心:3.惯性力距:是决定产品感觉的重要因素。手部转动与挥动时。手动操作产品的设计一.把手设计:即产品与手的界面。A.直径:着力抓握30——40mm,精密抓握8——16mm。掌握时把手直径为[如手电钻]30-50mm。持握时把手直径为8-16mm。B.长度:掌宽71——97mm之间=把手长100——125mm。C.形状:圆形截面较好。[三角、矩形、丁字形(扭力增大50%,最佳直径25mm,斜丁字形最佳夹角为60度。)D.弯角:最佳角度为10度。E.双把手工具:抓握空间(空间宽度为45——80mm)。两把手平行时为45——50mm。把手向内弯时,为75——80mm。最大握力限制在100N。使用需要抓握动作的把手,手同时握住两把手单元,把手两单元的距离为76-89mm之间。F.用手习惯:左手10%,右手90%,惯用手力×80%=非惯用手G.材质:与抓握方式有关。防水、油、汗等滑落问题。压力在掌心的平均分配,吸收震动撞击。凹纹橡胶材质为佳,不可太深或太浅。H.把手四周空间:不戴手套为30-50mm。I.既要求精确操作,又要求着力抓握的把手:可提供数个可更换的把手,也可由一组只是把手互异相同单元组成。二.手动操作产品设计基本要求:1.减少过多的受力抓取面积2.减少静止的受力姿势以及设备使用时的捏取部位。3.减少不便的关节位置,尽可能用中间姿势。4.减少重覆在手部侧偏位置时做手指用力的动作。5.减少设备造成手部震动的范围。三.手握式工具:设计原则:A.避免静态施力。B.保持手腕处于顺直状态。避免尺偏(腱鞘炎)(将工具的把手与工作部分弯曲10度左右效果最好。19度加减5度)。刀、斧、锄、铲、剪刀避免桡偏(网球肘)C.避免掌部组织受压力。较大的接触面积,压力作用在不敏感区域(拇指和食指间)。D.避免手指重复动作。扳机指操作设计应尽量用拇指,少用食指握柄圆柱形,最佳直41mm。四.产品的可携带性:使用者可轻松舒适的携带10分钟而不需休息的为可携带产品。只可短距离携带125米,随时需停留休息的为可输式产品。五.影响产品可携带性的因素有:A重量:可携带产品必须轻于4.4kg。可输式产品:单手最大8.1kg。双手最大9.4kg。15cm宽度为限,每增加10cm,最大重量应减少10%。肩带:两端扣带距离300-450mm,长1300mm左右可调,宽为40mm[6公斤内]—76mm[背部护肩]。B大小:单手提最大建议尺寸:最大长度[提携时前后的长度]100cm。最大宽度[两侧]15cm。最大深度[上下]45cm。基于第五百份位使用者立姿的抓握高度与25cm净空而得。双手提最大建议尺寸:最大长度[提携时两侧间的长度]40cm。最大宽度[前后]30cm。最大深度[上下]40cm。单手提的产品的最大深度=最矮使用者立姿抓握高度-产品底部到地面的距离C重心与把手的位置:中心位于把手中央、延长把手长度、设置多种抓握位置。D惯性力矩:单手提携。越重越不重要。E把手设计:最小长度:115mm把手四周的最小间隙:30-50mm戴手套时把手四周的最小间隙:55-85mm把手直径:20-40mm表面材质:不光滑、无深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