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1》教学设计课题诗五首(一)主备人课型讲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饮酒》《行路难》过程与方法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悠然自得、洋溢自信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品评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难点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教学关注1、文学常识自主完成。诵读并背诵全文,读准字音。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视频学生准备预习教学内容及环节学生活动教师调控设计意图(含德育渗透点)自备、集备补充一、课前活动,交流点评二、预习检测,明确目标简介作者、写作背景。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三、学习新知,探究质疑导入新课:1、齐读诗歌,把握大意全诗有两个层次: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精彩展示交流点评解决字词障碍总结评价提出优缺点注意强调诗词的节奏并且读音要准确并注意字词的写发现别人展示中的闪光点,学会表扬别人。法。教学内容及环节学生活动教师调控设计意图(含德育渗透点)自备、集备补充2、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4、《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行路难》诗人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顽强地坚持理想的高尚风格。A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停、投、拔、顾——茫然、忧郁悲愤B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C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D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怎样的志向?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四、评价反思,整理归纳《饮酒》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行路难》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愤懑中挣脱,洋溢着自信风采的李白。五、强化训练,布置作业1.必做:背会并默写《饮酒》《行路难》学生自读,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尝试自己找到相应诗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2.选做:阅读沈从文、汪曾祺等人作品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围绕目标达成、教与学的方式、学校理念体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