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的秘密教学目标:1、能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针对彩虹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教学重点:1、能进行简单的分解光的实验和光的混合实验。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教学难点: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掌握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教学准备:平面镜、三棱镜、纸屏、水槽、喷雾器、水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谈话:(1)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彩虹。(2)这是什么?(彩虹)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3)彩虹多在什么时候发生?关于彩虹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2、讲述:雨过天晴,我们有时候会看到美丽的彩虹。那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板书课题:14、彩虹的秘密)二、猜想假设。猜测彩虹形成需要的条件:要有太阳光和水。三、制定方案。1、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小组交流实验方案,集体评议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教师参加讨论,帮助学生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师生达成共识,总结方案。方案(一)把一面镜子斜放在水中,让镜子反射的光投射在对面纸屏上。方案(二)利用三棱镜,让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并在三棱镜的后面放一个纸屏,让分解后的单色光照在上面。方案(三)用喷雾器装满水,在背着阳光向天空连续喷水,其它几个同学在旁边仔细观察,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又会怎样?四、实施探究。1、教师演示三棱镜的使用。(出示三棱镜)这是三棱镜,它有三个棱,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让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活动,教师参与。3、教师提出要求:一是仔细观察现象;二是将看到的现象描绘出来;三是注意小组合作;四是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发现的问题最多。五、展示交流。1、教师讲解: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一条彩带,这条彩带一共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教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2、将各组绘制的色谱一一进行展示对比,从中发现色谱的排列规律。3、师生小结: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水滴和三棱镜都能够把阳光进行分解。雨过天晴,空中还有许多小水滴,阳光被这些小水滴分解成了七种色光,形成了彩虹。六、应用创新。1、应用彩虹的成因,解释现象。(1)出示课件:瀑布前的彩虹与喷泉上空的彩虹(2)问:瀑布前的彩虹与喷泉上空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在瀑布前和喷泉上空弥散着许多小水滴,它们也会象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从而形成彩虹)2、通过实验继续研究,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为什么?(当天空中的小水滴慢慢蒸发了,天空中没有“三棱镜”了,所以,彩虹也就消失了)板书设计:14、彩虹的秘密三棱镜: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阳光小水滴:彩虹作业设计:一、填一填。1、阳光是由种色光组成的。2、雨后出现的彩虹中包含的颜色有。3、利用能把太阳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4、雨过天晴,空中悬浮着许多,阳光被这些分解成了种色光,形成。5、彩虹一般出现在下雨时或。二、小法官。1、太阳光是单色光。()2.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就能看到七种颜色,这说明三棱镜有把光染色的作用。()3.只要有彩虹出现,就永不消失。()4.三棱镜和雨后天空中悬浮的小水滴一样,都能使混合光分散。()5.“靛”色与“蓝”色是一种颜色。()三、我会选。1.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太阳观察。①对着②背着2.太阳光是一种()色光。①单②双③七3.三棱镜由透明材料制成,截面是()三角形的光学仪器。①等腰②等边③普通4.彩虹在空中出现的时间()①很长②较短四、生活中的科学。1.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参考答案:一、填一填。1、七2、红、橙、黄、绿、蓝、靛、紫3、三棱镜4、小水滴、小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