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温故知新(一)中外历史整体框架(二)2008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一瞥政权更迭起止时间都城所在开国者所处社会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北京毛泽东1956年至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49—1956过渡时期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北京—南京孙中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1840年以后1840—1912北京皇太极1840年以前1636—1840封建社会明朝1368—1644应天——北京朱元璋元朝1271—1368大都忽必烈爱心用心专心1南宋112—1276临安赵构北宋960—1127东京赵匡胤金1115—1234会宁完颜阿骨打夏1038—1227兴庆元昊辽916—1125上京耶律阿保机五代十国907—979唐朝618—907长安李渊隋朝581—618长安杨坚南北朝386—589东晋317—420建康司马睿西晋265—316洛阳司马炎三国220—280洛阳、成都、建业曹丕、刘备、孙权东汉25—220洛阳刘秀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长安刘邦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咸阳嬴政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镐京周武王姬发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殷汤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阳城启二、本专题概述从周朝起,我国就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包括宗法制、分封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战国的变法运动,破坏了贵族等级社会,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君主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纷纷出现,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朝确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政体,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西汉王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同时通过刺史制度的设立,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继秦汉以后又一次大的发展时期,其确立的基本框架一直影响到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地方机构的改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科举制的建立,扩大了地主阶级政权的基础。北宋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以集中军权和地方权力为突破口,进行全面的制度建设。元朝对地方和边疆的有效统治,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疆域。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强化。三、本专题考点内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爱心用心专心2(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重点问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的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和特点。(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作用。发展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地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在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三是对人们的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消极影响:①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概括地说,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中国迈向近代社会进程中的历史危害尤为严重。评价这一历史现象时,应该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辨证地分析和探讨,不能一概而论,从而对君主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