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是一棵矮杉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课文,掌握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3.教导学生懂得世间并没有鬼,要消除自己的紧张情绪,同内心的“鬼”做斗争。重点、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懂得人要战胜自己心中的恐惧。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几个关于鬼的小故事,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出要求1.晚上的时候,你一个人在家里害怕吗?为什么害怕?说一说。2.有一个小战士叫来头,他也非常胆小。有一次,他一个人值夜哨,对他来说发生了非常可怕的事,你们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一起来学习《鬼是一棵矮杉树》,你就会明白。(板书课文题目)3.出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结合下面的问题学习课文,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1)来头是个怎样的战士?你喜欢他吗?说说理由。(2)课文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来头两次值夜哨的经历,两次值夜哨的经历有什么不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圈画出有关句子,找出不明白的句子,做上记号。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1)来头第一次值夜哨时,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来头第二次值夜哨时,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2.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由结合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3.各小组汇报学习的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完善板书。第一次值夜哨-----胆小、恐惧、怕鬼来头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第二次值夜哨-----勇敢、自信、坚强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本文,解决下列问题。(1)你喜欢来头吗?为什么?(2)填一填,说一说。第一次值夜哨时,来头是个()的孩子,因为他();第二次值夜哨时,来头是个()的孩子,因为他()。(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3)想一想,为什么来头会有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因为来头战胜了自己心中的疑虑和恐惧。)5.启发学生思考:学习完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世界上并没有鬼,我们要战胜自己心中的恐惧等方面来谈。)6.教师小结。用心爱心专心1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世界上并没有鬼,有的只是自己心中的“鬼”,去除你心中的恐惧,会使你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坚强!四、拓展延伸1.你平时最害怕什么?谈一谈为什么怕?学习本课后,你打算如何战胜你所怕的东西?2.现实生活中迷信的东西有很多,特别是新兴起的网络迷信——将迷信与科学技术嫁接在一起,为迷信披上了“科学的外衣”。你知道的这类迷信有那些?如果你遇到这类情况,你打算怎么做?3.顺序是指按事情的发展,由前到后将事情的经过记叙下来的一种写作方法;倒叙则是先讲故事的结果,再说出事情的经过;插叙是指在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进去一些与事件有关的内容。根据上面介绍的三种写作顺序,如果由你来改写课文中的故事,你还可以怎样安排材料和顺序?课下试一试。板书设计鬼是一棵矮杉树第一次值夜哨-----胆小、恐惧、怕鬼来头对比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第二次值夜哨-----勇敢、自信、坚强用心爱心专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