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关于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散文鉴赏总复习的探讨教学设计人教版一、问题的提出高考的现代文中的文学作品鉴赏,以散文为主。在高三语文复习中,对散文的鉴赏,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做题、讲题的阶段,很少有人能够就散文自身的特点去认真研究这一文体自身的规律,抓住其关键点,使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起来,在实实在在的阅读理解中提高阅读能力,达到备考目的。二、解决问题的思路高三复习中的散文鉴赏,不同于平时的阅读教学。它是在《考纲》要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是在多年来高考考查范式相对固定的形式下的阅读教学,是很注重回答问题质量的、理解层次较高的阅读教学。所以,对大纲要求、对高考考查范式、对被考查文体理解的深度,就决定了散文鉴赏复习的深度。因此要对此有所突破,必须将以上三点结合起来,综合研讨,才能够获得较好的结果。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一)对策之一:师生一起理解大纲,理解高考到底考什么。考纲在文学作品阅读上的要求连续几年并没有变化。仍然是以下内容:现代文阅读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对策之二:看试题与考纲的吻合程度,理解高考是怎么考的。近二年全国卷与辽宁卷分析:(见附件)我们为什么先从这个角度来谈文学作品阅读的问题,因为考纲要求,这是命题者必须参照的,要从考卷中尽量考查出这些能力来的。考纲是以能力层级来划分的,理解是B级,分析综合是C级,鉴赏评价是E级。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考纲的理解,一是看高考试题是如何考的。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所谓“文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在理解一个词语时这两种含义在阅读分析过程中都同时起作用。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很难准确地把握文意。例如:2005年高考试卷:(全国卷Ⅰ)《一日的春光》冰心14.“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案:吞咽的含义:尽情的享受。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的强烈期盼之情。前一问是属于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这里的词语的含义,不是词语的词典义,而是文中的语境意。后一问是对这个词语所在句子的表情达意作用的理解,其实就是“吞咽”这个词语饱含着的作者的情感。再如《一日春光》的另一题: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第二问:⑵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答案: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苦。第二问形式上像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但实际上不是,题干的指向不是要考生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而是要理解“遗憾”所指向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属于“遗憾”这一情感的。这是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所以,这个“遗憾”涉及到前文大部分篇幅的内容。这两个题中的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实际上都涉及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问题,只有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才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里的“含意”与上面那个理解词语的“含义”写法不同,意思也不一样。“含义”是(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在科技说明文和社科类文章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与文学作品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文学作品中考查的实际上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语境义;与“含意”([诗文、话语中]含有的意思[多指隐含的深层意思或言外之意])相同。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从考纲说明上看,重点有两种: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来说,主要指后者。在散文中,主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