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 7教案 沪教版VIP免费

四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 7教案 沪教版_第1页
1/3
四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 7教案 沪教版_第2页
2/3
四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 7教案 沪教版_第3页
3/3
晏子使楚一、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情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2.积累语言,学习晏子反驳语言中的逻辑关系。3.学习生字,了解生词的意思。4.朗读课文,再把故事内容演一演。二、基础知识1.生字侮欺负,轻慢:欺侮、外侮、御侮辱①耻辱(跟“荣”相对):羞辱。②使受耻辱,侮辱:辱骂。③玷辱:辱命。吩[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咐同[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犯①抵触违反。②犯罪的人。③侵犯,进攻。④触发,发作。⑤做出错误的事。组词:犯法犯规侵犯犯病盗①偷:盗窃欺世盗名盗贼盗卖②强盗:盗贼海盗窃国大盗贼①偷东西的人。②邪的,不正派的:贼眉鼠眼。③副词,很,非常(多用于令人不满意的或不正常的情况)赔①赔偿:赔款。②向受损害或伤害的人道歉或认错:赔礼赔罪③做买卖损失本钱:赔本赔钱2.要求会写的词语:吩咐盗贼规矩赔礼犯罪面不改色安居乐业3.区别字侮()犯()贼()赔()倍()诲()范()绒()陪()培()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文章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章讲述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运用自己的智慧三次巧妙地反驳楚王、维护了国家和自己的尊严。课文中对晏子与楚王三次交锋的经过描写十分细致具体,从中能够很好地体会感悟人物特点,从而领略晏子的聪明才智。2.教学重点: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中的深刻含义,能体会晏子反驳楚王的聪明才智所在。3.教学难点:再现晏子与楚王三次交锋时的情景,感受晏子的智慧。14.教学突破点:以晏子与楚王三次交锋为突破点,结合作者对人物细致具体的描写,感受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分析交锋时的情景,从而感受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方法的高明之处,体会晏子的聪明才智。四、教法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解题。“晏子”是谁?他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叫他“晏子”?“使楚”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什么事?(三)学习对话1.学习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这一部分。先读懂文意,理解两人语言背后的意思,然后明白晏子为何如此对答。2.练习朗读晏子和楚王的对话。3.“只好”一词说明了什么?(楚王无奈)。4.大胆质疑,根据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5.拓展思考练习如果楚王听了晏子的话后,仍不开城门,晏子会:(1)苦苦等等,直至开门。(2)破口大骂,回转齐国。(3)钻洞入城,去见楚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自然入文。晏子成功地反驳了楚王的第一次侮辱。今天接着学习后面的部分,看看晏子是如何用非凡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二)依据第一部分学法,自学第二、三部分。朗读这部分:晏子这两次的表现如何?你对哪一次更感兴趣?模拟当时的情景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课文。(三)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当齐王、齐国的大臣、齐国的老百姓、楚国老百姓得知这件事后,他们都会怎么说?(四)作业21.将这篇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2.延伸:荐《东周列国志》一书,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晏子这个人物。五、板书设计晏子使楚受到侮辱巧妙反击挫败楚王钻墙洞钻狗洞=访狗国只好开城门不中用下等人─下等国只好陪着笑没出息水土不同只好赔不是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六、资料索引与精华人物简介——晏子晏婴(前595-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出处简介——《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 7教案 沪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